编者按:
有故事的校钟、钱学森求学时的老试卷、古代著名建筑模型、感受文人风雅气韵的茶盏、敦煌遗书、第十届奥运会门票、《诗经》德语全译本、全英文《中国医史》……想要一睹让人怦然心动的藏品真容,打卡申城高校的博物馆和校史馆就可以实现!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而大学中的博物馆与校史馆,则恰似各校历史文化与精神的生动映照。在这些校园宝藏中,究竟哪些藏品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它们又蕴含着怎样独特的魅力,能让同学们不吝真情为其“代言”?且让我们一同聆听来自校园一线的热情推荐,探寻那些藏品背后的故事。
复旦大学校史馆 一口见证波澜壮阔历史的老“校钟”
见证复旦大学历史的老校钟。
在宁静肃穆的复旦大学校史馆里,安放着一口形制古朴的老校钟。老校钟由锡铜合金铸造而成,青灰色,高40厘米,直径43厘米,重48公斤,钟体阴文刻有“复旦大学校钟 民国五年冬置”字样。老校钟日常“负责”上下课打铃,召集学生集会,1919年,它还见证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5月6日早晨,复旦国文部主任、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主编邵力子来校向复旦学生报告了“五四”运动的详细情形。随着校钟的敲响,复旦学子奔走相告,闻声而聚,号召同学行动起来走在斗争前列,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复旦学生联系上海各大学校,迅速发出电报,强烈要求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钟声召集复旦青年一齐前进,而电报的拍发,也成为上海学生在“五四”运动中联合斗争的开始。之后,上海市学生联合会以深入细致的工作,赢得了工商界的支持,最终促成上海全市“三罢”斗争,将这场运动推向高潮,力促学生的正义要求得到落实。
复旦大学2023级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孙辰玥对校史馆深有感情,她从2019至2024年都在校史馆讲解,这口钟一直是她十分推荐给各位参观者的,“钟放在那里就很震撼,直观地表现出它经历的沧桑历史,大家平时可能很难通过实物,近距离触摸到历史,而这样的参观体验很宝贵。听完讲解,想象钟声,再回到当下,也是一个很动人的过程。”
每当讲解这段藏品故事,孙辰玥总会感到穿越光阴重回历史现场,听见了那深沉有力的钟声回响,感受到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在每个年轻的心灵中燃烧。
2025年5月,复旦大学将迎来120周年校庆,现已启动新校史馆建设各项筹备工作。百廿辉煌,旦复旦兮,在新校史馆中,老校钟将继续见证时代画卷徐徐展开,激励今天的复旦青年在祖国大地上书写这一代青年的理想和担当。
上海交通大学校史馆 传承求真精神的老试卷
当年钱学森在最后一题公式推导中漏写了一个“s”,被扣去4分。
“当当当当!大家好呀,我是一张80年前的老试卷,你们看到我是不是又爱又怕呢?别慌,我可是上海交通大学校史馆的镇馆之宝,也是现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学长的水力学期末考卷原件……”这是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中心胡焕芝老师策划的《假如交大文物会说话》系列视频中的一期,这件“开口说话”的交大宝贝一直荣膺一届届交大学子心中当之无愧的“最爱”。
1980年,钱学森的水力学老师金悫将一份保存了近50年的考卷通过校史研究人员陈贻芳捐给了上海交通大学。这份试卷的卷首时间为1933年6月,课程是水力学。这份考卷书写工整,清洁漂亮,连等号“=”都像是用直尺画的一样,中英文字写得秀丽端庄。
钱学森在交大求学时的水力学期末考卷原件。
这份试卷的答卷人就是钱学森。那次考试由金悫老师出题并主持,金悫在批阅考卷时,发现钱学森的试卷卷面整洁,解题一气呵成,6道题全部解答正确。只是最后一题公式推导中“Ns”漏写了一个“s”,被扣去4分,得96分。当时交大老师出考题时,总有一两道难度很大的题目,几乎没有学生能全部答对,而钱学森总能以他非凡的智慧和扎实的基础,使难题迎刃而解,这令金悫老师颇为惊奇,而这份漏掉下标“s”的96分试卷也就成为老交大优良教学传统中“要求严”的典型反映。
来自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2022级本科生吴嘉怡是校史馆的志愿讲解员,每次,她都能感受到同学们以及参观的观众对这份试卷的情有独钟。“钱学森学长一直都让我们感到高山仰止,能透过试卷看到科学家求学阶段的风范,对大家都很有鞭策意义。卷面字迹这么工整,论述如此周密,虽然6道大题全都作答正确,但还是被老师扣去4分,足见老交大要求严的特点,这样也勉励我们求真敏学。”吴嘉怡说道。
同济大学博物馆 古代著名建筑模型
同济大学博物馆馆藏佛光寺东大殿模型。
走进同济大学博物馆三楼,一大批精致的建筑模型映入眼帘。在中国建筑与建筑文化展示厅里,可以看到从汉代到清代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古代著名建筑模型。这也成为最受同济学生青睐的博物馆藏品之一。
700多平方米的中国建筑与建筑文化展厅内,陈列着中国各个朝代的15个典型建筑模型和2座桥模型。据博物馆有关老师介绍,这些建筑以历史为轴,从汉代到近代,由学校城规学院的老师精挑细选后,请山西当地的工匠精心制作而成,都是不可多得的模型精品,在其他地方也难得一见。
木制模型常被结合现场教学使用。
如唐代佛光寺东大殿,是中国现存第二古老的木结构建筑,整个模型按照1:20还原。另一座独乐寺观音阁,作为自唐存世至今的木头阁楼,共用功能不同的24种斗拱,建筑手法高超。还有应县木塔的模型,与埃菲尔铁塔、比萨斜塔齐名,人称“世界三大奇塔”。木制模型除实体外,还配有剖面图,展示其精湛的内部构造,常被结合现场教学使用。
同济大学博物馆的李老师表示,同济大学博物馆以“内外联动,展课结合;育才惠众,泽及社会”为办馆特色,为同济师生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学习环境。通过展陈模型,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特点和文化背景,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归属认同感。
带着同济优势学科的专业烙印,这也成为同学们心中的“人气展品”。“作为建筑规划专业的学生,这些都跟我们专业息息相关,可以很直观地感受中国历史建筑的精妙结构,是看不厌的。”来自同济大学建筑专业的徐同学表示。除了建筑,13种古代机械复原模型如春秋时期侦察车——巢车、汉代指南车、三国独轮车木牛和流马、宋代立式风车等,也是他们喜爱研究的对象。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博物馆 以建窑兔毫盏瞥见千年前的风雅之道
因为在烧造过程中加入了铁元素,达到一定条件时,器物黑釉面上就会出现兔毫状斑纹。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博物馆现已形成1个总馆+7个专业分馆的“博物馆群”格局,提及学生最喜爱的藏品,要数上海博物馆赠给学校的一件珍贵建窑兔毫盏。
这只建窑兔毫盏口沿直径12厘米,圈足直径4.1厘米,高6.6厘米,是宋代黑釉瓷器中的精品。唐宋时期正是粗放式饮茶法向精致式饮茶法的过渡时期。盏茶冲点越来越讲究,开始出现通过“斗试”来检验点茶效果的情况,茶具由此也更加受到重视。宋代,黑茶盏的需求量大增,黑瓷跃升为最引人注目的瓷器品种。
建窑是宋代著名的黑瓷产地,早在唐代就已建立,窑址在今天的福建。这里烧的瓷盏釉色黑亮,之所以呈现这种特别的釉色,是因为在瓷器的烧造过程中加入了铁元素,且当釉中的主要呈色剂三氧化二铁的含量在5%~6%时,黑釉面上会出现兔毫状斑纹,这是铁在釉层表面由于过饱和而析晶所生成。
上海博物馆赠给华师大的建窑兔毫盏。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博物馆介绍,在宋代的斗茶开始前,还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备好宋代的茶;原料准备好后,就可以烧水了,这一步在宋代叫作“候汤”;接下来的环节是“焙盏”,焙盏就是烘烤茶盏,起预热作用;盏预热后,就可以点茶了,点茶可是斗茶中最重要的环节;完成以上工序后就可以正式开始斗茶了。以宋徽宗斗茶的标准来看,茶色以纯白为上真,青白为次,灰白次之,黄白又次之,汤花则以水痕先退者为负,耐久者为胜。由此看来,拥有一件黑釉质地的瓷盏就显得尤为重要。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历史学系2022级中国史方向研究生汪涵说,建窑兔毫盏总会一下就抓住参观者的眼球,色彩典雅、釉面清润、毫纹秀美,使无数参观者驻足欣赏。背后所折射的茶文化和斗茶风俗,都如展品本身一样,值得我们细品回味。历史学系2022级本科生方珺雨也十分喜欢这件兔毫盏,在她看来,乌黑的结晶自碗底向上“生长”连成一片细线,小巧精致,工艺细腻,仿佛也因此瞥见了千年前文人雅客的风雅之道。
阅读原文
记者丨刘昕璐 刘晶晶
来源丨青年报
编辑丨王越月
编审丨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