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推进法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发展,12月26日,由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主办的“新兴交叉学科建设”研讨会在沪举行。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罗培新在致辞中表示,建设新兴交叉学科为传统科研单位赋予了新的发展使命,这将进一步激发学术活力,推动知识创新,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忠夏认为,构建新兴交叉学科应当明确两个学科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推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从功能分化的角度看,法律系统是运作上封闭、但认知上开放的系统。在学科交叉融合中,法教育学的建构变得更加重要。
“学科交叉并非几个学科的简单拼凑,它必须根植于某一特定学科作为其增长基础,进而适当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式和研究目的。”西南政法大学教授赵万一提出,新兴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新兴学科不一定完全都具有交叉性,可能是基于一个学科衍生出来的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并非对传统学科的简单否定,要避免其背离传统学科体系。任何类型的新兴学科,应当首先以传统学科为基础进行培育和发展,进而找到新兴学科区别于传统学科的创新点。
上海大学智能哲学与文化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王天恩认为,在学科分化的背景下,当单一学科无法解决问题时,必须由两个以上学科交叉共同应对,这造就了综合性的学科发展。综合性的学科发展与学科一体化具有本质区别,综合性的问题可以通过各学科的人才联合攻关解决,而解决一体化的问题必须使各个学科的研究人员都具有相关学科的素质。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彭诚信提出,学科分化与交叉是学术发展的两个并行趋势,其中分化为交叉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而交叉又促进了学科的深入分化。在这一过程中,新兴交叉学科的形成并非与传统学科割裂,而是在传统学科深厚基础上的生长与延伸,它们不能脱离传统学科的基本属性和理论框架。因此,在新兴交叉学科的体系建设中,我们必须谨慎处理专业深度与广博知识的平衡,兼顾“专”与“博”。
上海交通大学立法研究中心主任林彦提出,在发展新兴学科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原创性、对话性和传承性的原则,提升学术文章的质量和影响力,通过国际学术对话推动国内新兴学科发展,同时确保新兴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影响。
上海政法学院科研处处长刘军提出了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工作中应当遵循的三个原则。一是高校和研究机构应当坚持立足自身学科优势和特色,构建新兴交叉学科。二是新兴交叉学科既要服务地方发展需求,又要紧跟国家战略和全球发展趋势,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术水平。三是新兴交叉学科建设要坚持“以需育特,以特促强”的创新发展之路。通过聚焦学科发展与实践需求,形成研究特色,提升新兴交叉学科的整体实力,实现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院长满洪杰提出,结合社会发展前沿问题与现实需求,在教学科研中打破相应的学科壁垒显得尤为重要。不同于综合性大学,政法类院校或文科院校的跨学科发展是更具难度的。这需要将研究视角跳出本学科,注重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互助。
上海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李娟以老年健康学为例,探讨新兴交叉学科的构建。老年健康学有别于传统的老年医学,更注重健康支持和促进。研究领域涵盖老年医学基础、养老科技、心理健康、老年照护等,旨在通过学科交叉整合资源和需求,形成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路径。
如何构建适应未来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是新兴交叉学科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阙天舒认为,应重新梳理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壁垒,围绕核心问题设计课程群,增加跨学科案例研讨和项目实操。同时,打造复合型师资队伍,以实现不同专长教师的协同指导。此外,创新科研实践模式,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聚焦跨学科难题,开展合作攻关,并考虑设立专项基金,激励研究生参与挑战性项目,整合校内外资源,共建科研实践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党委书记解志韬围绕新兴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需明确新兴交叉学科的定义与推进路径,探讨其与传统学科的继承与超越关系。其次,强调跨学科协同的重要性,如AI赋能科研能力提升,以及关注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实践,防止学术生产内卷化,探索培育路径。最后,建议构建完善的资金、平台和优秀教师队伍保障体系,以及结合传统培养方式的创新举措,从理论学习到论文答辩等方面进行创新。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教育学部常务副主任陈霜叶提出,需将人才培养置于国家战略和国际局势的大背景下,预见技术变革,这是新兴学科的必要远视。同时,必须通过即时的课程设计和制度体系,解决眼前的教育问题。例如,邀请实务专家进入课堂,促进不同学科间的讨论,打破传统知识生产和积累的模式,为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提供新路径。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科研处处长闫海洲认为,AI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催生了诸多新议题,包括知识产权、隐私保护、数据所有权等,这些都需要法学专家深入探讨。学校可通过建立文科实验室等措施,降低技术门槛,促进学生掌握工具,进而推动学科交叉和知识融合。同济大学文科办主任刘淑妍指出,交叉学科不仅是趋势,更关键的是如何实现有效交叉,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文科学者需将理工科的技术性内容融入研究,而理工科学者则应采用文科的思考方式。这种“相互出题、共同答题”的模式,旨在将研究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构建新兴交叉学科,应当立足国家发展战略,以制度设置为保障、以传统学科理论为基础、以前沿问题跨学科研究为特色,不断夯实新兴交叉学科的理论基础,推动实践创新。
阅读原文
记者丨王珍
来源丨上观新闻
编辑丨王蓝萱
编审丨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