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18现场直播站

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媒体关注 / 正文

一群华东师大学子开展了一场别样的田野实践

在东非高原上聆听未来

2024年12月15日

  从坦赞铁路的开通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中坦之间的合作迎来了第六十周年。这份交往,不仅有历史的厚重感,也饱含着现实的温度与活力。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片土地的故事,香港118现场直播站一群师生参与“对话中非文明”学习实践项目团,近日结束在坦桑尼亚为期八天的田野实践与社会调研。他们以驻坦使馆、中资企业、当地学校和历史古城为脉络,在学思践悟中深化对这片红土大地的认识。他们还在东非高原上听到进博会的故事,听到更美好的未来畅想曲。


看见年轻一代

正为中坦合作注入新活力


  在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外语学院院长杨延宁教授的带领下,来自外语学院、历史系、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及思勉人文高等研究学院5家单位11名师生此行在坦桑尼亚境内走进使馆,记录外交官对中坦合作进程与成果的分享;深入企业,探访中国技术与当地资源结合的本土化经验;来到学校,与当地师生展开跨文化对话,展示彼此的学习与思考。从石头城的古老街巷到现代化的合作项目。这一次田野实践之行,不仅是对中坦合作的回顾与展望,更是对全球南方合作新路径的探索。

  调研支队抵达坦桑尼亚的第一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这座位于印度洋海岸的办公楼,不仅仅是中坦合作的枢纽,更是一段段跨越时空友谊的见证。在使馆工作人员的细致介绍下,师大学子了解到大使馆作为中坦沟通桥梁的重要作用,也初步感知了中坦建交六十年来合作的深厚积淀。

  使馆工作人员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了中坦关系从历史到现实的稳步推进。在经贸合作方面,使馆工作人员分享了中坦经济互动的最新进展,尤其是坦桑尼亚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案例;在文化领域,中坦之间丰富的文化交流与旅游合作让学生们看到了另一种“互鉴”——不仅是物质资源的交流,更是文化理解与情感连接的深化。

  最让学生们触动的是,年轻一代正通过自己的专业与努力,为中坦合作注入新活力。从使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中,支队看到了外交背后的真实一面:对细节的关注、对人文的体察,以及不懈的实践。这样的观察让他们更加清楚,作为青年人,他们如何从自身的专业出发,成为中非合作的桥梁和未来的推动者。这次访问为支队后续的田野调查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也让他们感受到肩上责任的分量。

  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高婕,即将前往国际组织实习,她在学校的职业规划大赛的就业赛道上,也以国际组织工作为就业方向获得了校赛特等奖。在交流中,中坦建交六十周年的辉煌历史让她十分受触动。从高层领导的互访到坦赞铁路的修建,再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坦桑尼亚给予的坚定支持,每一个故事都让她感受到了中坦两国人民之间那份真挚而坚定的情谊。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

支队成员将亲手制作的书签和香港118现场直播站的吉祥物小花狮送给当地学生。受访者供图


赴坦开展双语教学

架起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在这次坦桑尼亚之行中,教学支队走进当地学校,发挥自身所长,为当地青年和学生们带来一次双语课堂。

  这次课堂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七巧板为主题。七巧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的“燕几图”,经过“宴几图”“蝶几图”等演变,最终发展为今天的模样。这些小小的木块承载着中国古人的智慧与想象力。课堂上,外语学院师范生王天远同学作为主讲人,从七巧板的起源讲起,通过故事和演示,让学生们了解这项传统文化背后的魅力。

  外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本科生王天远是队伍中的唯一一名师范生,他此行的最大任务是前往当地的一所学校,为当地学生们带去一节中国文化课程。为了让学生们更投入更有沉浸感,王天远和团队提前准备了几副七巧板作为学习工具,也是送给学生们的小礼物。课堂上,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套七巧板,团队成员担任助教,耐心地指导他们完成拼图。在七巧板的拼接中,“守株待兔”的教训和“愚公移山”的精神被传递给了这些孩子们。每当解开一个拼图,他们的脸上总是露出兴奋和自豪的笑容。

  站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支队成员们感受到的不只是新鲜的经历,更是跨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分量。七巧板作为课堂的载体,不仅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也成为他们和当地孩子之间的桥梁。或许这节课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但在中非友谊的长河中,这样的点滴努力正在汇聚成更深厚的理解与合作,也正如支队成员在课后总结课堂教学时所写:“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来自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的于钧同则给当地青年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汉语教学活动,为当地的青年打开了一扇通往中文世界的大门。他借助当地的中文教材,耐心地教授了从一到十的汉字写法和发音,并引导学生们用这些数字练习组词和造句。课后,许多学生意犹未尽地围着于钧同提问,在他们看来,这次课程不仅学到了语言,还感受到了一种文化交流的深厚友谊。而在桑给巴尔岛的里拉学校,支队还与当地老师们围绕语言教学、文化差异、教育创新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祝愿结下的中非友谊之树常青。

  从达市到桑岛海面,来往的船只川流不息。日落月升间,驶向希望。团队在坦桑尼亚的每一站交流,都承载着中坦两国人民深厚的集体记忆,也凝聚了携手迈向未来的信心与决心。这次赴坦交流也将成为新的起点,激励更多中非青年共同续写友谊新篇章,描绘美好蓝图。


阅读原文

记者丨刘昕璐

来源丨青年报

编辑丨王越月

编审丨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