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18现场直播站

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媒体关注 / 正文

俄乌不会重演古巴导弹危机

2022年11月07日

  阅读提示:尽管两者有相似之处,但俄乌局势升级不能被称为古巴导弹危机的“复刻”。原因在于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背景是美苏分别主导的北约和华约构成了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而现在仍然处于“一超多强”的过渡格局。

  历史似乎惊人的相似!

  60年前的10月,爆发了震惊全球的古巴导弹危机,人类首次处在爆发核战争的边缘。60年过后,人类是否再次如临核战争深渊?

  当前的局势是否能与60年前相提并论?我们又是否真的可以将俄乌冲突视为“古巴导弹危机2.0”?

12042

上图:10月12日,北约空军在举行军事演习。


局势绝非当年“复刻”


  今年10月初,美国总统拜登警告世界面临“核末日”威胁。美国各地纷纷发布指南,告诉民众发生核打击时应该怎么做。

  拜登说:“自加勒比海危机以来首次存在使用核武器的直接威胁。”他在谈到俄乌冲突时表示,未必可以“轻松使用战术核武器而不以世界末日告终”。此话在美国国内外媒体、政界和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拜登所说的“加勒比海危机”,就是今年正逢60周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在1959古巴革命成功后,美国连续发动“猪湾入侵事件”“猫鼬行动”想颠覆卡斯特罗政权,可都没有成功。1962年7月,时任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出手了。针对美国在土耳其部署的战略导弹相关情报,还有美国持续不断针对古巴的秘密行动,赫鲁晓夫和卡斯特罗达成了秘密协议,苏联在离美国150公里的古巴岛上部署了中程核导弹,导弹从古巴飞到美国大城市迈阿密只需几分钟。这份协议在防止古巴被侵略的同时,给了苏联跟美国同等的核威慑力量。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建议立刻空中轰炸苏联导弹基地然后直接入侵古巴。但肯尼迪总统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而是封锁古巴岛,并在佛罗里达进行大规模军事动员,为入侵古巴做准备,同时与苏联赫鲁晓夫方面紧急谈判。

  1962年10月27日,美国海军“科尼”号驱逐舰向潜伏的苏联潜艇接连投掷5颗训练用深水炸弹,逼迫苏联潜艇上浮时,居然让潜艇长官认为是核战要爆发,决议发射核鱼雷报复,幸亏潜艇上的大副坚决不同意发射,才没让战争爆发。

  最终,美苏达成妥协:第一,苏联拆毁在古巴核弹;第二,美国保证不入侵古巴;第三,美国在6个月内秘密撤出在土耳其的核弹。第三项在当时是保密的。因为当年美国和苏联,都还没有设置核按钮箱,前线作战部队都拥有应对特殊时刻的决定权。事后解密文件表明,如果苏联的古巴军事基地遭到攻击,古巴基地可以不经莫斯科批准便直接向美国发射核导弹。

  1962年10月15日至28日,持续了13天的古巴导弹危机将世界推向千钧一发的核战边缘。这场危机最终在美苏达成相互妥协后得以解除。这是人类离核战争最近的一次。但是凭理智避免了。

  在引人注目的古巴导弹危机纪念日到来之际,美俄纷纷有人不约而同地将其与目前局势相比。《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卡特里娜·范登·霍伊维尔写道:“加勒比海危机发生于60年前。但它在今天极具现实意义……局势降温是可能的,这一切应从放下沙文主义姿态、开展必要对话开始。”

  《俄罗斯报》网站10月17日发表题为《古巴导弹危机60周年——从中可吸取哪些教训》的文章,作者伊戈尔·杜纳耶夫斯基在文中表示,尽管有相似之处,但当前形势不能被称为加勒比海危机的重演。在杜纳耶夫斯基看来,现在俄美关系中几乎完全没有对话渠道。美国最近三届政府以各种理由大规模驱逐俄外交官,导致外交使团人数降至最低;查封俄罗斯在美国的国有财产;将恐俄症变成美国的内政工具——如今,同俄罗斯代表接触俨然成为了禁忌。作者感慨,当前的紧张局势要比古巴导弹危机痛苦得多。尽管当年的危机也很尖锐,但没有爆发战事。而现在的情况,不可预知之处太多。

  不过,亦有人认为美俄仍存在不公开的沟通渠道。美俄之间是否触发核战争,其实美国有很大“决定权”。只要美国不希望核战争发生,总有化解之法。

  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香港118现场直播站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员苟利武认为,古巴导弹危机的现实意义在于,当年的当事国美苏能够通过谈判达成妥协,避免大国之间爆发核战争。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特别是俄乌局势严重恶化的时候,美俄都在推行的核演练无疑会加剧欧洲乃至全球的地缘政治局势恶化。不可否认,俄乌局势与古巴导弹危机在起因上确实有相似之处,比如古巴导弹危机的导火索是苏联为应对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弹道导弹的举措,在古巴部署了类似的弹道导弹,而此次俄乌局势升级的诱因也是自1997年以来,北约的5次东扩和对俄罗斯构成战略围堵。

  苟利武认为,尽管古巴导弹危机和俄乌危机两者有相似之处,但俄乌局势升级不能被称为古巴导弹危机的“复刻”。原因在于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背景是美苏分别主导的北约和华约构成了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而现在仍然处于“一超多强”的过渡格局。美俄之间的实力对比并不对称,甚至在本月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称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大的软硬实力均会大幅下降,苟利武称,美国对俄罗斯过于乐观的“战略藐视”并不利于俄乌局势的缓和。相反,在美俄之间谈话机会不多的情况下,美西方对俄的藐视情绪和在俄乌冲突中不断添油拱火、挑衅以及步步紧逼,导致俄乌冲突的每一次升级,都是向最为敏感的核议题迈近。

上图:美国总统肯尼迪与陆军军官于古巴导弹危机期间。


若核大国没有退路就太危险


  杜纳耶夫斯基认为,今天北约导弹甚至比加勒比海危机期间还要接近俄罗斯。波兰境内部署了陆上“宙斯盾”反导系统。正如莫斯科一再指出的,该系统不仅能发射拦截导弹,还能发射“战斧”中程巡航导弹。

  “如今,美国及其盟友在乌克兰领土上给俄制造的威胁已导致大规模武装冲突。冲突持续升级是因为西方国家那些‘发热的头脑’要求击败俄罗斯,为此日益扩大对乌军援,他们事实上已参与到冲突中。唯愿欧美政客在走上不归路之前能够变得成熟,具备像肯尼迪那样倾听对手和寻求妥协的能力。”杜纳耶夫斯基说。

  美国安迪·韦伯在一篇评论中表示,目前的对抗“比古巴导弹危机更危险”,因为1962年的事件并没有伴随着“热战”。俄罗斯《生意人报》专栏作家马克西姆·尤辛尽管也认为,“在许多方面,今天的情况比60年前要危险得多”。但他认为症结在西方的意图上:60年前,尽管意识形态对抗相当激烈,但美国和苏联都没有试图摧毁对方。

  美苏争霸持续了几十年,这是相当长的时间。而现在,西方政客公开宣称,他们的目标是要让俄罗斯战略性失败,经济彻底毁坏难以恢复。这时候情况就变得很危险了,很难想象有人试图让一个核大国彻底没有退路。

  乌克兰“Strana.ua”新闻网表示,美国和苏联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达成妥协并不意味着当时世界的秩序崩溃。美国和苏联被认为是两个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各自有自己的利益和影响区。如果发生直接的冲突(例如古巴导弹危机),则通过相互妥协来消除,以免事态升级为核战争。可是现在,如果美国对俄罗斯做出任何妥协和让步,这种妥协都将被视为冷战后世界秩序的崩塌,美国将失去作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也就是说,现在的地缘政治赌注要比1962年高得多。因此,要达成任何形式的协议和妥协都比较困难。

  从俄罗斯方面讲,尽管8个多月的“特别军事行动”给乌克兰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俄罗斯来说,也是劳民伤财。俄乌也都表示和谈的重要性,而且在“特别军事行动”爆发以后就在白俄罗斯和土耳其等国举行数轮和谈,但是都无果而终。随着俄罗斯主导乌克兰“四州公投入俄”,美欧继续追加对乌克兰的武装和资金支持,俄乌围绕“脏弹”互相指责,以及目前俄美针锋相对地同时举行核演习,俄乌关系的缓和看来是难上加难。

上图:9月24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参加联合国大会,出席新闻发布会。


平等对话能否到来


  大家期待美俄是否能够在即将到来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举行会晤,以对话来解决眼下的危机。在苟利武看来,双方领导人之间举行会晤可能性不大。“此前印尼举行的G20外长会议,尽管美、俄均参加了会议,可会上西方阵营不仅与俄罗斯互动甚少,还出现了俄罗斯代表发言前西方国家外长离席抗议的局面。不仅如此,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联手七大工业国外长抵制了例行的‘全家福’合影,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出席欢迎晚宴,西方国家代表也集体缺席,说明美俄双方都没有借G20进行对话的准备和理由。不过,最近美俄进行了两次通话。”在苟利武看来,或许这不算是一个坏的开端。

  苟利武说,虽然近期美俄双方的核军演都在针锋相对地举行,而且短期内很难有对话可能。但是有三点值得关注,美国即将迎来的中期选举或将带来变数。也就是说,一旦共和党赢得多数,拜登政府对俄乌局势的政策特别是对乌克兰的支持可能受阻。再说,美俄好歹还保留着外交关系。“众所周知,战争没有绝对的输赢,更何况核战争。美俄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理应以联合国宪章为宗旨,有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和义务。”苟利武说,“在核管控议题上,双方并非没有转圜的余地,仍然有对话的可能性。由于乌克兰危机并不只是乌克兰的危机,大国博弈不仅是外因,也是乌克兰危机爆发和升级的主要因素,因此美俄对话必然会推进俄乌冲突的解决,而谈判是俄乌冲突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10月2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发表演讲,这是自2月24日普京宣布对乌克兰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以来,普京最长时间的公开露面之一。普京在演讲中表示,自己并不后悔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并指责西方挑起战争,在全世界煽风点火。同时也再次表明了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俄乌冲突的态度。

  他表示,西方国家需要记住,“因果轮回,报应不爽”。西方将不得不和多极世界的其他中心国家开始平等对话,并且“越快越好”。但如果西方不愿意尽快与俄方平等对话,则即便核战争不会马上到来,俄乌冲突似乎也不会在短期内结束。对于欧洲来说,最难熬的冬季即将来临。哪怕其高价从美国那里买来的油气储备,使得能源预期储备创下新高,似乎可以抵挡一阵严寒,可涌入的乌克兰难民、持续向乌克兰提供的武器,都令人感觉到前路只有泥沼,绝非坦途……

  至于美国,如果仍沉浸在从俄乌危机中抽血的快感之中,又怎会轻易罢手呢?


阅读原文


记者陈冰

来源丨新民周刊

编辑丨王越月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