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18现场直播站

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媒体关注 / 正文

媒体关注|华东师大学子斩获特等奖!大二就开始参与科研项目,他们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2022年11月11日

  近日,教育部第二届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提问与猜想”活动获奖名单公布。涵盖数学、物理学、化学等11个学科领域的101个项目中,产生了18个优秀项目,包括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展示奖5项。其中,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占有2席。该校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赵一航同学的项目《聚集诱导发光中是否存在着超辐射效应》获特等奖,王莘竹同学的项目《如何实现对黑体辐射的主动量子调控》获展示奖。

赵一航、王莘竹与指导教师董光炯、徐敏

  记者了解到,两位同学均从大二开始就参与科研项目。低年级时开启科研探索,带着提问思维进行科研训练,在跨学科交流中锻炼综合素养......得益于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他们早早了解学科前沿,明确发展目标。赵一航、王莘竹是香港118现场直播站拔尖学生的缩影。近3年,该校拔尖基地学生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斩获“互联网+”金奖等国家级、省部级重要奖项400项。

  在校长钱旭红看来,拔尖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这种创造精神尤需从校园开始。“同学们在大学里要超越学科和专业的限制、超越理论和实践的限制、超越时空和条件的限制、超越世俗和时尚的限制,练就超越藩篱、超越局限的本领,这样才能立足学术和社会发展的最前沿,进而引领各个领域的发展。”


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问+猜想”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2022年的“提问与猜想”活动分为学生自主探索版块和企业问题挑战版块,华东师大两个获奖项目均在自主探索版块参赛。

  据赵一航介绍,《聚集诱导发光中是否存在着超辐射效应》这个猜想,来自于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发光。发光材料性能的提升会带动生物医疗、电子器件、化工生产等方面的效率提升,而如何增强发光,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科学家不断努力突破的方向。“我们提出了这项问题与猜想,希望通过对聚集诱导发光以及超辐射的共同作用的研究,得到可以优质、稳定的发光材料,并应用在生产实践当中。”赵一航谈到。

  刚开始在对聚集诱导发光进行研究时,赵一航注意到,其宏观特性与物理学中的超辐射现象十分相似。因此他们便希望从物理原理的角度来验证猜想,并由此尝试不断提升发光材料性能的可能性。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要解决聚集诱导发光本身的定性探测,以及对超辐射现象的存在性验证问题。当然,他们还要挑战对材料本身的发光强度、发光寿命进行不断的同步提升。

赵一航同学在开展实验

  根据充分的文献调研和初步实验探索,他们发现,从微观层面来看一些聚集诱导发光现象的发光原理和超辐射现象存在相似之处。在聚集诱导发光的典型样本——J聚集体、H聚集体中,都发现了广泛存在的超辐射现象。而来自聚集诱导的辐射跃迁理论,也存在进一步完善,并向超辐射靠拢的可能。未来,他们会继续对这两种效应从原理到现象展开多方面探究。

  项目指导教师董光炯谈到,赵一航和王莘竹从大二起就开始参与科研项目,在科研训练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想法。赵一航提出开展聚集诱导发光研究,经过多次和导师讨论,独辟蹊径把聚集诱导发光和量子光学的前沿超辐射结合起来,并搜集实验证据佐证自己的猜想。

  王莘竹在大一时就参加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展现出很强的科研探索能力,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一起开展了黑体辐射研究。他们把朗道、金兹堡、利托夫等物理大家发展的半经典黑体辐射理论从电中性材料拓展到带电材料,通过大量阅读凝聚态物理相关文献,理清楚了材料的能级结构和带电材料的辐射有关,并调研了黑体辐射的应用研究,发现现有的黑体辐射调控方式是被动,因此提出了黑体辐射的主动量子调控。

  “通过与专家和其他优秀同学的交流,我了解了学科最前沿的研究课题,明确了未来的努力目标。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及物理系的多位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也要感谢学校,为我们这样的本科生提供了优秀的科研平台,让我们能早早接触到最前沿的科技发展,并亲身参与其中。” 赵一航说,“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也是一个鼓励,未来的科研道路还很漫长,创新创造的路上肯定会碰到许多挫折和失败,希望可以不改初心,将设想变为现实,能够为学术界、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一点点的贡献。”


培养未来领军型的卓越英才


  为了从制度和文化上进一步夯筑拔尖学生成长土壤,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在过往拔尖人才培养基础上汇聚全球优质资源,构筑卓越人才培养改革试验特区——卓越学院,特区覆盖10个拔尖计划2.0基地(含强基计划)、3个一流学科、8个文理科国家级科研基地,努力探索卓越学术融合卓越育人的有效路径。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

  其中,卓越学院作为跨学科、跨院系、跨部门、跨界交流平台,致力于营造师生共研、共创的良好生态,为拔尖学生提供自由成长的学术土壤。学院强化以项目为牵引,推动学生在做中学、悟中学。院士、长江学者、杰青、优青、国家级教学名师、行业产业专家等高水平人才担任拔尖班导师,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完全开放,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华为等头部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共享人才培养资源。

  学院打造进阶式、全覆盖式科研训练体系:大一阶段,兴趣启蒙,推动早进实验室、早进科研团队;大二阶段,规范养成,接受系统科研训练;大三阶段,创新提升,独立主持科研项目;大四阶段,深化成果,形成一项原创性研究成果。

  为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大胆猜想,随时支持有奇思妙想的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华东师大还启动了“未来领军英才卓越学术计划项目”,设立卓越讲坛,常态化举行学术交流活动。


阅读原文


记者丨吴金娇

来源丨文汇网

编辑丨王越月

编审丨戴琪


更多阅读:

上观新闻丨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上海拔尖学生摘下教育部“提问与猜想”两个特等奖

澎湃新闻丨这个活动专评提问与猜想,上海高校学子包揽全国唯二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