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18现场直播站

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媒体关注 / 正文

王郦玉:秋冬之美与人性光芒

2024年11月16日

  寒来暑往、秋去冬来为中国文学的描写、阐释提供了无限可能与无穷宝藏:智者反躬自省、伏案而思,勇者踏冰赏雪、挥洒豪情;有情者思亲悼友、嘘寒问暖,达观者看淡得失、看开利禄……季节变化是无法选择的,但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可以选择的。自然之景与人性光芒交相辉映,成就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独特而丰富的秋冬之美。


秋冬之景——


  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除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曲折离奇的情节构思之外,其对四季景色、自然风光的描写也引人入胜。尤其是对秋冬之景的描绘可谓精到细腻、富有意趣,为后世的影视改编、游戏创作奠定了基础。

  在《西游记》中,寒来暑往的光阴流逝成为标记时间与岁月的一种方式。如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开篇处写道:“历遍了青山绿水,看不尽野草闲花。真个也光阴迅速,又值九秋。”一番感叹之后,又以诗句描绘秋日风光:“枫叶满山红,黄花耐晚风。老蝉吟渐懒,愁蟋思无穷。荷破青纨扇,橙香金弹丛。可怜数行雁,点点远排空。”

  满山的红枫、残破的荷叶,从视觉入笔渲染秋季丰沛的色彩;渐弱的蝉鸣、聒噪的蟋蟀,以听觉为线勾勒季节变换的曲线;远行的雁阵、迎风的黄花,寄托隐隐的思乡之情,为苍茫高阔的秋景平添一丝孤寂与悲凉。短短数行,以“通感”的方式描绘出一幅秋日画卷,也为后续故事情节作了铺垫。

  在《红楼梦》中,四季之感渗透到人名、地名、饮食乃至情节结构等方方面面。如人物姓名中嵌入四季之名的就有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春燕、夏三、夏金桂、秋菱(香菱)、秋纹、秋桐等,园林建筑名中有秋爽斋、桐剪秋风等。

  统计显示,《红楼梦》中“秋”出现的次数最多,其次为“春”。这恰好与“伤春悲秋”的情感心态、“盛极而衰”的人物命运暗中呼应。如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写道,黛玉在秋分之后犯起咳疾,在雨滴竹梢的黄昏,独自一人在灯下读起乐府诗,写下《秋窗风雨夕》的诗句:“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借由场景营造,一个多愁善感、孤独寂寞的才女形象呼之欲出。

  《三国演义》也巧妙地依托季节景色来塑造人物形象。建安十三年冬,曹操亲率大军南下,在长江的战船上宴请文武百官。只见,“天色向晚,东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长江一带,如横素练”。时年54岁的曹操坐在船头,踌躇满志地东视柴桑、西观夏口、南望樊山、北看乌林,在开阔的江面上发出了扫清四海、削平天下的誓愿,并在谈笑间横槊赋诗,写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秋冬之思——


  在草木由盛而衰的秋冬季节,人与自然、人与天地之间更容易形成某种节律式的共鸣,从而催生了诸多充满哲思的佳作。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秋声赋》,开篇处描绘由静到动、由远及近的秋夜奇声,随后通过与童子的对话,从自然和社会两个层面对秋声进行剖析,指出“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文末点明,其实是人们无穷无尽的忧思操劳伤害了自己,何必去怨恨秋声的悲凉?这一诘问超越了通常的“悲秋”情绪,上升至对人生和社会的反躬自省。

  在季节轮回之外,还有人通过诗词表达出对高洁品质和清朗世界的向往。

  清乾隆十八年,山东大旱。时任潍县县令的郑板桥心系百姓疾苦,请求赈济灾民,却因此得罪了豪绅,被罢官(一说辞官)回乡。在告别潍县百姓时,他画了一幅竹子,并吟诗一首:“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秋风的寒意吹进袖口,却未渗入心中。郑板桥感受更深的,是两袖清风的坦然与画竹赋诗的快意。秋风中的瘦竹,成为他刚正不阿、清雅淡泊的人格写照。

  在《秋词(其一)》中,唐代诗人刘禹锡进一步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晴朗高阔的天空、自由飞翔的鹤群将人带入辽阔疏朗、明丽豪迈的境界,挥洒在诗中的万丈豪情一扫秋日的浓愁。

  另一位唐代诗人高适的七言绝句《别董大(其一)》,则是在冬天写就的千古名篇:“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当时的高适清贫而不得志,连酒钱都付不起。他要送别的朋友董大,通常被认为是七弦琴琴师董庭兰。在胡乐盛行的背景下,董庭兰的七弦琴乐自然也很难觅得知音。然而,就在这风雪漫天、伤心离别的时刻,高适却为友人写下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掷地有声,果敢坚决,用达观扫清阴霾,用友人之间的慰藉赋予奋勇前行的力量。

  明嘉靖三十四年,爱国将士在龛山一带与侵扰东南沿海的倭寇交战。获胜之际,徐渭依据所见所感写下了《龛山凯歌(其二)》:“短剑随枪暮合围,寒风吹血着人飞。朝来道上看归骑,一片红冰冷铁衣。”

  寒风冰冷刺骨,战斗血腥残酷,将士们身上的血迹都冻成了冰。但再艰苦的作战条件,也阻挡不了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杀敌必胜的信念。一腔热血,满怀斗志,书写了冬天里震撼人心的豪情一面。


阅读原文


作者丨王郦玉(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大夏书院副院长、文学博士)

来源丨解放日报

编辑丨王蓝萱

编审丨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