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18现场直播站

搜索
你想要找的

# 热门搜索 #

建党100周年70周年校庆卓越育人学术育人不言之教幸福之花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媒体关注 / 正文

姚远梅:“寂乡”的中国文化使者

2024年06月03日

  今年是泰戈尔访华一百周年。这位印度著名诗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他所创建的国际大学所在区域Santiniketan,去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国内有人将这片取义“和平安宁”的地方翻译为“圣地尼克坦”或“桑地尼克坦”,实际上,在中国老一代文人墨客眼中,该地有一个固定称呼——“寂乡”。它位于加尔各答以北100多公里的一个小镇,是泰戈尔的故乡,风景秀丽。泰戈尔1921年在此创建国际大学,1937年又支持谭云山在大学里创建中国学院,随后成为中印交流的桥梁。今天,我们在此回顾谭云山与泰戈尔的友情,以及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的创建历程,稍展中印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


“怀着师尊的理想与使命”为中印学会奔走


  谭云山1898年出生于湖南省茶陵县,6岁时,父母亡故,被亲戚收养。他自幼勤奋好学,才思敏捷,高小毕业考入湖南一师,成为毛泽东的师弟。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谭云山不但加入新民学会、文化书社,而且积极组织文学团体新文学社、编辑《湖南日报》星期日增刊《新文学》周刊、创办中兴学社、担任过湖南全省学生总会主席等。湖南一师毕业后,他远赴南洋,辗转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1927年,谭云山在新加坡结识泰戈尔,两人一见如故,结成忘年交。次年,应泰戈尔邀请,谭云山偕夫人前往泰戈尔所创建的印度国际大学任教,从此与印度结缘,也与泰戈尔结下深厚友谊。

  谭云山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泰戈尔是我老师……1924年他访问中国时,我刚刚从祖国出来。1927年,我在新加坡第一次见到他。当我看到他时,我就爱上了他,愿意竭诚为他服务。但是我对他的钦佩并不是从那时开始的,而是在此之前,我看过他在中国时的所有新闻,读过他在中国的所有演讲和讲座。我还读过他作品的所有中文译本和一些英文译本……”

  到印度国际大学任教不久,泰戈尔鼓励谭云山组建中印学会,以促进中印文化交流。1924年泰戈尔访华时,受到梁启超、蔡元培、胡适、徐志摩等社会名流的隆重欢迎,当时就产生在国际大学展开中印学术交流的想法,并得到梁启超等人的积极响应。在泰戈尔推动下,1931年,谭云山“怀着师尊的理想与使命”回到国内,拜访国内各界名人志士,为建立中印学会奔走。在谭云山不懈努力下,1933年5月3日,中国中印学会在南京成立,中研院院长蔡元培任理事会主席,谭云山任秘书。次年,在泰戈尔积极努力下,印度印中学会成立,泰戈尔担任主席,谭云山任总秘书长,并规定该学会的六点原则:学习中印先进文化、帮助理解中印文化、提高中印友好关系、联合中印两国人民、创造人类永久和平、促进世界走向大同。中印学会建立以后,在加强两国学者的联系和交流,组织两国著名人士的访问,互派留学生,捐赠图书,发起筹款赈灾和慰问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中印学会成立不久,泰戈尔又提议在国际大学建立中国学院。在此背景下,1934年,谭云山再次回国,为中国学院成立筹集书籍和捐款。据有关资料记载,1935年谭云山筹集三万一千七百卢比和中文书籍十一万册,次年携捐款和书籍返回国际大学,开始建造中国学院建筑。1937年4月10日,泰戈尔主持中国学院建成典礼时表示:“值孟加拉文化传统新年的今天,中国学院成立,标志中印文化交流变为现实。”时任国大党领导人的尼赫鲁委托其女儿英迪拉·甘地代为出席并宣读贺词。圣雄甘地也为中国学院成立发来贺电,表示“我希望中国学院成为印中之间新关系的象征”。谭云山任中国学院院长,学院全部经费由他向中国筹集。据印方资料记载,谭云山为中国学院所筹集的书中,仅佛经就有50万分册。

  自中国学院成立以来,这里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乐园。曾先后来此访问或短期工作的中国艺术家和学者有:徐志摩、徐悲鸿、陶行知、张大千、常任侠、金克木、徐梵澄、吴晓铃、丁西林、郑振铎、周而复等。徐悲鸿曾在这里工作过一年,与泰戈尔结下深厚友谊,并为泰翁画了大量肖像画,在中印艺术界传为佳话。


拥有中国书籍最多的印度大学


  中印学会和中国学院成立后,谭云山藉此展开中印交流。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谭云山利用其与印度上层的私人关系,广泛寻求印方支持,谴责日本军国主义的法西斯暴行。1938年4月,尼赫鲁、泰戈尔、鲍斯均致信谭云山表示支持中国抗战。次年谭云山借回国之际,积极推动尼赫鲁访华。同年8月,尼赫鲁访华,与国共两党领导人举行会晤。随后,印度国大党向中国派遣了由五位印度大夫组成的医疗队,分别是:爱德华、卓克华、柯棣华、巴苏华、莫克华。这五个人的中文名字都是谭云山帮取的,每个人的名字中都加一个“华”字,借此表达他们对中国的热爱。

  谭云山亦积极推动中方要员访印。他还在印度多家主流媒体,包括《现代评论》等,发表题为《诉求良知》的文章,指出日本已开始侵略部分英属印度领土,印方各大政党应搁置分歧,携起手来,与英国人民一起积极加入反法西斯的战争,只有战胜德意日轴心国法西斯主义,印度才能赢得民族独立。这篇文章被印方誉称为极大触动印度各界人士的神经,从而促成他们团结起来决心加入二战,与英国并肩作战去战胜法西斯。因其在中印两国大声呼吁共同抗击外来侵略,二战结束后,谭云山成为中印两国的英雄。1950年1月26日,印度举办第一届印度共和国开国大典,特邀谭云山参加。

  新中国成立后,谭云山继续为推动中印文化交流付出努力。1950年4月1日,中印两国正式建交。而后,中国驻印度大使袁仲贤从新德里来中国学院,令谭氏夫妇喜出望外。1956年9月,谭云山被全国政协聘为特邀委员,回国观光,见到毛泽东、刘少奇、李维汉、徐特立、萧三等湖南故友,并结识周恩来总理。1957年1月,周恩来总理访印时,接受国际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参观中国学院并进行捐款,回国后又向这里赠送一万多册图书。国际大学从而成为一所拥有中国书籍最多的印度大学。

  谭云山实践泰戈尔沟通中印的理想,游历了印度各地。1933年,他的《印度周游记》出版,蔡元培、于右任为题字祝贺,1935年又有《印度丛谈》,被国内一些学者誉为“我国近代以来第一位对印度了解最全面最深入的人,他的介绍很好地起到了帮助中国人民较多地了解印度的作用”。谭云山一生著述颇丰,自1937年起,有多部英文著作,讲述中印的文化交流、介绍研究现状;1949年《印度与中国文化的精神》《世界大同与亚洲联合》《中印文化的“不害”精神》引起不小的反响。他的成果至今是国内外学界研究中印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例如,2011年印度外交秘书马塔伊在新加坡出席会议谈到印中关系时,直接引用谭云山的话说:“从我孩提时代开始,中印两国一直在我脑海中,中印关系是最重要的……”

  2014年9月,中国颁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表彰长期致力于中印友好事业的人士。国际大学中国学院院长阿维杰特·班纳吉代表获奖者发表感言,他用流利的中文表示:“泰戈尔当年为加强两国文化交流,克服重重困难,在谭云山先生的支持下,创办中国学院。这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一座金桥,通过这重要金桥,两国著名学者,频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增强相互了解和友情……我们一定沿着泰戈尔和谭云山先生开辟的友好之路,奋勇前进,为印中友好作出更大贡献。”

  回望历史,泰戈尔和谭云山创办的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是中印友好的一座丰碑,年复一年,闪耀着中印文化交流的光芒。


阅读原文


作者丨姚远梅(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历史系、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副教授)

来源丨文汇报

编辑丨王蓝萱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