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
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两个结合”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现途径、发展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我们党理论之树常青的奥妙所在,更增强了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是共产党人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比如,实事求是最早出自《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中的“群众”二字最早出自《荀子》“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同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在的基因密码”,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是最深沉的“中国具体实际”。正如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明确要求的那样,“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第二个结合”明确揭示出来,将其与“第一个结合”并列,并予以旗帜鲜明地强调,既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生长点。
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彰显高度文化自觉和坚定文化自信。邓小平同志强调: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将文化自信摆在“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的战略高度予以审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随着改革开放一路走过来,随着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道路的建立,随着我们在实践中真正证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文化自信随之而来。”
的确,“破除对西方的迷信是一件大事”,“平视世界”需要有足够实力和勇气,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作支撑,文化自信从何谈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明确提出“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产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也必将在坚持“两个结合”中不断丰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无论是在中央重要会议上阐述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还是在调研考察中同基层干部群众倾心交谈,或者是在国际重要场合公开阐明中国的原则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思想源泉,开辟了在深厚传统中取精用宏、固本开新的治国理政新境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深刻认识“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书写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新篇章,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崭新境界,让文化自信的光芒照亮复兴之路。
阅读原文
作者丨楚江秋(香港118现场直播站中国智慧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丨湖南日报
编辑丨赵一航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