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东京吉祥寺区域,常会在公交车站见到这样一个独特的情形——公交车到站打开车门前,车身会借由车轮的特殊装置向站台方向微微倾斜,然后司机拉出一块可伸缩的钢板,以方便乘客特别是需要借助轮椅出行的人上下车。
社会的人本关怀蕴含在设计细节中,令人印象深刻。向前追溯,日本第一所设计技术学校是1887年在石川县金泽市创办的,下设绘画系和工艺系,志在培养工业领域的艺术家。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日本的设计教育在全球具有一定知名度,形成了多样的教学模式,如基于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学习模式,生态设计与可持续性整合模式。
研究设计专业的就业现实情况可以发现,不少设计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纷纷加入独立设计师的队伍,除了创立自己的设计品牌,还会开办自己的设计公司。
在东京新宿、涩谷、银座等地区,可以看到许多店面不大,但商品精致、陈列用心的设计师小店。有些是知名连锁店,更多的是设计师品牌的专属或者集合店。虽然店内商品品类有限,主打手工制造的标签令商品的价格翻番,但是依然深受消费者欢迎。
这些创业者在大学里是否接受过设计创业教育?目前,仅从这些院校开设的课程来看,很难了解到设计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实际程度。带着这个疑惑,笔者选择了4位来自东京地区艺术类高校的设计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
来自东京造型大学的库戈(化名)老师认为,创业更多的是一个商业思维模式,这里指的是企业家精神。作为非商学专业的其他专业创业者,掌握基本的商业技能就可以了。商业技能不同于创业技能。对于一个设计公司的创始者而言,设计技能占80%,创业技能与精神占15%,兴趣占5%。大企业和初创企业在公司组织架构以及人员互动方式两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创业者的“私交好友”,如酒桌朋友(主要区别于同学、商业伙伴)以及每年举办两到三次的“设计类的工作坊”(参与的设计师每次不超过20名)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包括主要业务的相互推荐以及潜在客户的挖掘。设计制作公司与设计服务公司,是设计类专业范畴的两大主要创业方向。
来自东京工艺大学的伊拓(化名)老师认为,创业应该是一件自然而然的、命中注定的事情,前提是你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例如,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那么,在这条努力的道路上,你会用心学会想学的知识,遇到人生的贵人。拥有创业经验及市场实践经验的教师,可以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给予学生指导。支持设计类的学生从事跨领域创业,因为设计专业学生的优势是艺术家思维模式,而这一点就可以很好地运用在各行各业。
来自多摩美术大学的希拉诺(化名)老师说道,将近一半的设计类教师拥有自己的公司,但是美术类教师几乎很少有自己的公司。设计类教师在课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具备“商业思维”之外,还坚持让学生尽量找到自己的“兴趣原点”和“个人特质”。以字体设计专业为例,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通过结合音乐或照片来创造。“自己创业”和“为他人工作”的最大区别在于能否根据自己的能力来主动挑选客户和业务。设计从理念到修改到成熟再到确定,需要与客户进行多次沟通,需要从创作角度进行多次主动观察与自我审视,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
同样来自多摩美术大学的卡诺(化名)老师认为,艺术专业中,部分专业适合开展创业,部分不适合,判断的标准主要是这个专业目前的市场实际行情。比如,戏剧服装设计这个专业,就不是很适合鼓励学生在该专业领域创业。
原因有三——一是该行业绝大多数的从业方式是戏剧导演来挑选戏剧服装设计师,而只有少之又少的顶尖设计师才有主动选择戏剧和剧组的机会;二是该行业竞争压力大,95%的设计师都是自由职业者,包括了专门学校的毕业生、自学成才的社会人以及本来就为数不多的科班大学毕业生;三是该行业收入与付出并不成正比。一般情况下,一个项目的戏剧服装设计费用为2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1000元),但项目付出时间从开始设计到最后制衣需要30天到45天。与日本的生活消费和平均收入对比,每位设计师每月至少需要有2个以上的项目且能连续接单,才可以解决温饱问题。
据戏剧服装设计专业往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将近50%的毕业生选择与该专业无关的工作就职,而另外50%的毕业生除了一小部分正式签约戏剧服装公司(如动漫真人秀公司等)成为设计师外,剩余的大部分则成为自由职业者。
根据近20年的数据反馈,多摩美术大学没有一名戏剧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该领域创业。虽然戏剧服装设计专业不适合创业,但在面向该专业的生涯教育讲座中,还是会教授一些创业领域的知识,并且鼓励学生在求学期间多参加一些项目实习,从而增加实战经验。
阅读原文
作者丨陈思(作者单位:香港118现场直播站)
来源丨解放日报
编辑丨赵一航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