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党委原副书记、首任老教授协会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原副会长吴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8日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2岁。
3月21日下午,香港118现场直播站普陀校区逸夫楼三楼报告厅庄严肃穆,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平,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学部委员张翼,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上海大学原副校长、上海大学“伟长学者”特级岗教授李友梅,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顾东辉,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周增为等社会各界领导,上海市中学思政课教材编写组代表,上海市各区教师代表,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党委书记梅兵及学校老领导代表,吴铎先生同事、学生代表及学校师生代表等参加追思会,深切缅怀吴铎先生作为学者、师者、长者无私奉献的一生。追思会由校党委副书记曹友谊主持。


· 学者的高度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平致辞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平对吴铎先生逝世表示哀悼、向其家属致以慰问。他高度评价吴铎先生在思政教育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并指出,吴铎先生是我国思政教材体系的重要奠基人,毕生致力于思政教育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他主持编写全国及上海多版中小学思政教材,主导上海基础教育课改工作,将红色基因与时代精神融入课堂,树立全国思政教育标杆;创建中学德育教学法,推动思政课跨学科育人;退休后投身社会工作,拓展思政教育的社会实践维度。
王平追忆了吴铎先生对其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引领,特别是吴铎先生89岁高龄仍坚守讲台的感人场景,赞其用毕生之心血厚植思政教育的沃土、用智慧与情怀点亮一代代学子的信仰之光,将继续弘扬其榜样精神,让思政教育持续照亮学子的精神家园,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学部委员张翼作悼念发言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学部委员张翼在追思会上深切缅怀吴铎先生,高度评价其为中国社会学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他指出,吴铎先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的开拓者,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学”理念,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土实践相结合,并出版首部个人撰著的社会学教材《简明社会学》,为学科教育奠定重要基础。作为香港118现场直播站社会学重建的奠基人,他培养了大批优秀学者,其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精神深刻影响学界。张翼表示,吴铎先生“以学术报国、以智慧育才”的道德风骨与学术遗产将永存,社会学界将继承其遗志,继续推动中国社会学繁荣发展。

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上海大学原副校长、上海大学“伟长学者”特级岗教授李友梅作悼念发言
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上海大学原副校长、上海大学“伟长学者”特级岗教授李友梅回顾其在学科体系化建设中的奠基之功。她指出,吴铎先生治学六十余载,深耕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立足中国实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体系,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等著作,奠定学科基础;提出“中国特色城市社会学”,为上海及全国社会治理提供理论支撑。作为上海社会学恢复重建的核心推动者,他推动跨学科研究,培养大批人才,也极大地助力了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发展。
李友梅赞誉吴铎先生“居功至伟”,他的学术遗产和精神风范已镌刻于中国社会学发展长卷,激励后辈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体系征程中赓续前行,永志其“灼灼智识与社会担当”。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顾东辉作悼念发言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顾东辉教授深情讲述吴铎先生对社会工作教育的推动。他指出,吴铎先生以理论构建与实践创新双轮驱动行业发展,参与制定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躬身践行“学术服务社会”理念,创立全国首家民间社工组织“乐群社工服务社”,组建浦东社工协会并任首届会长。
“从理论大厦到制度根基,从基层拓荒到终身耕耘,先生以‘知行合一’的赤诚铸就社工精神丰碑。”顾东辉表示,其“专业守护民生”的初心将永励后人赓续前行。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周增为作悼念发言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周增为深切缅怀吴铎先生对思政教育创新的卓越贡献。她用“三最”概括吴铎先生的成就:最早探索实践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最早开拓思政教育方法论创新,以最高龄坚守教育一线;用“三力”凝结其精神传承:以承重之力的历史使命感夯实学科根基,凭科班出身数十年编撰教材的坚韧之力突破困境,用举托之力培育青年教师成长。周增为作为曾受指导的同行者,感念先生对青年教师的引领,强调加强思政师资建设、创新课程体系、切实办好思政课,方为对前辈最深切的致敬。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党总支原副书记叶伟良作悼念发言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党总支原副书记叶伟良以亲历者的视角,回顾了与吴铎先生并肩投身教育改革的峥嵘岁月。他深情回忆了吴铎先生引领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与吴铎先生一起参与编写思政教材典型教案的情景,生动讲述了先生以远见卓识破解教育难题、以执着信念深耕德育实践的感人故事,并感慨道:“吴铎先生毕生践行‘教育为民’的理想,他的格局与担当至今仍为同行者照亮前路。”叶伟良认为,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传承先生的精神,坚守育人初心,回应社会对优质教育的深切期待。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党委原副书记、老教授协会会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杜公卓作悼念发言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党委原副书记、老教授协会会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杜公卓回忆自己学生时代时吴铎先生推动学校政教专业的发展变迁的故事,赞誉吴铎先生思想开放,乐于接受新事物;也回忆了与吴铎先生共事数十载的点滴,尤其讲到吴铎先生担任首任老教授协会会长期间一起编撰《师魂》《文脉》《传承》的经历,采访众多教授回忆老一辈名师,进行口述史整理,凝聚成具有师大特色的三本著作,吴铎先生曾以“文脉隽永、师魂人望”做前言,愿莘莘学子传承文脉、“师魂”相传。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党委书记梅兵作悼念发言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党委书记梅兵在追思会上深切缅怀吴铎教授,深情回忆了与吴铎教授共事相交的往事。她表示,吴铎教授有着清晰坚定的理想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道路真学、真懂、真信、真实践,集中体现在他70多年从事思政教育的工作中;有着负责严谨的工作作风,在《文脉》等编撰工作中展现极致的专业精神;有着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一生中贯穿了多个“首”字,为多个开拓性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有着自律勤勉和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是有无穷尽的光和热的师者,始终与师大发展同频共振,其信念、作风、精神与师者风范将永驻丽娃河畔,激励后辈砥砺前行,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书写同样的光辉篇章。

校党委副书记曹友谊主持追思会

· 师者的气度
在学生代表发言环节,学生纷纷回忆与吴铎教授的相处事迹,追忆恩师点滴,香港118现场直播站社会发展学院院长、1992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生文军主持会议。

华东师大原政教系副系主任、社会学教研室教师、1985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胡永亚作悼念发言
华东师大原政教系副系主任、社会学教研室教师、1985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胡永亚现旅居美国,代表吴铎先生在海外工作的学生发言,他以三件往事诠释吴铎先生风范,尤其提到先生当年倡导文科学理,在政教系开设高等数学,为社会科学后来的实证研究和量化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说“吴铎老师不仅是社会学家,更是洞见未来的教育家”。

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1985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李建勇作悼念发言
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1985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李建勇深情追忆恩师吴铎先生,赞其为“学术丰碑,人生导师”。他回顾了与吴老师近四十年的师生情谊,吴老师不仅以深厚的学养、淡泊的品格树立了学术标杆,更以持续三十余年的关怀指引着自己治学济世之路,其谦和风范与学术精神将永为后学楷模。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党委原副书记、1987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罗国振作悼念发言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党委原副书记、1987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罗国振深情追忆了与先生交往的珍贵往事。他特别提及,吴铎先生为其求学之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份师恩他始终铭记于心。谈及先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谆谆教诲,他表示将作为自己的终身信条砥砺前行。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8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邵峰作悼念发言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8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邵峰深情追忆恩师吴铎教授的育人理念,称其倡导的“社会学眼光”令其受益终身。他感慨:“本科生学知识,研究生学方法,而吴老师传授的‘社会学眼光’正是思维方法的精髓。”

上海开放大学党委原书记、1988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楼军江作悼念发言
上海开放大学党委原书记、1988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楼军江表示缅怀吴铎先生的音容笑貌、感恩先生的培养和指导、感受作为先生的学生的幸福感。他以“师生是一辈子的事”概括恩师之谊,感念吴铎教授以社会学智慧滋养学子“为人为学为事”的品格。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1988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余南平作悼念发言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1988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余南平追思吴铎教授时坦言,其“研究社会的思维价值”深刻影响自身学术生涯,吴老师的社会学思维不仅是跨学科研究的底层逻辑,更赋予其持续创新的方法论自觉,并誓言将这一思维薪火相传。

浙江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1992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李一作悼念发言
浙江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1992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李一表示先生对上海社会学重建和人才培养作出的贡献值得铭记,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后辈的关照值得感佩。社会学的发展和薪火相传凝结着像吴铎先生这样老一辈学者的智慧和精神,他表示向先生学习是最好追忆和怀念。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社会发展学院院长、1992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生文军主持学生发言环节
· 长者的温度
自由发言环节,与会人员从共事细节、性格为人追思了吴铎先生作为一个长者的崇高风范,香港118现场直播站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赵正桥主持会议。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社会发展学院关工委副主任、人口研究所终身教授桂世勋从吴铎先生的学生与同事的视角,回顾了跨越半个世纪的深厚情谊,深情追忆了与先生共事期间的点滴往事。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合作中,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与作为长者的人格魅力始终给予他深刻启迪。
原法政学院副教授、上海市中学思政课教材编写组成员尹城乡动情追思其提携后辈的长者温度,她表示吴铎先生在近70年中学思政教材编撰和40多年社会学研究中作出里程碑式贡献,将信念、情感与执行力融于学术引领。先生用生命的长度、宽度与厚度诠释了知识分子的品格。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何宁在发言中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思政教师的代表,将以吴铎先生为精神丰碑,始终铭记其治学精神和育人情怀,把对前辈的深切缅怀转化为奋进力量,以更坚定的信念投身上海市思政课程建设,矢志不渝地为培根铸魂事业贡献智慧与热忱。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社会发展学院丁金宏教授提到吴铎先生十分重视学术文化建设,他有幸参与先生主持编撰的《师魂》《文脉》的部分编写工作。2013年学院举行沪江大学社会学系百年纪念活动,先生非常支持这样文脉建设活动,而且曾经担任学院院长时请先生手书的学院院名,如今也成为学院和社会学科的文化标识。可以说,吴铎先生就是我们社会学科学术文化的一部分。

吴铎先生家属代表家人向各界的关心慰问致以诚挚感谢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赵正桥主持自由发言环节
追思会尾声,吴铎先生家属代表家人向各界的关心慰问致以诚挚感谢。最后,文军代表学院向出席追思会的各位表示感谢,特别提及吴铎先生晚年撰写的《我的“人生社会学”》,称其以九旬之躯诠释“学术使命与生命历程相统一”的至高境界——既是个体苦难与奋斗的微观叙事,亦是国家转型的宏大见证。面对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浪潮,他强调吴铎先生的学术遗产恰似“为冰冷数据注入温情的桥梁”,号召后辈学者赓续其“扎根中国、观照生命”的研究范式,在传承中创新,以社会学智慧助力社会有序发展,完成先生“书写时代、照亮未来”的未竟之志。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
吴铎先生“学者的高度”铸就学科丰碑,“师者的气度”点亮育人薪火,“长者的温度”浸润后学心灵。他的精神之光,将持续指引中国社会学在赓续传统与开拓创新中砥砺前行,持续照亮丽娃河畔的学术沃土,指引一代代学人赓续前行。
来源|社会发展学院 图|吕安琪 编辑|邓安之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