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纪委二十届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九个以”的实践要求,还作出了七个方面的明确部署,其中强调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要加强新时代的廉洁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深入开展荣辱观教育、敬畏教育、净化社会风气,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强化荣辱观教育
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的根源在于理想信念缺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缺失,就会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实践一再证明,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必然导致以权谋私,必然将公权力异化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平台和工具,必然挑战市场规则、社会秩序和纪法底线,从而必然造成利益固化和社会发展动力消减,损害社会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再次强调要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共产党员崇高理想追求,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与党的尊严、荣辱、价值观相悖,是党员干部的奇耻大辱。我们加强新时代的廉洁文化建设,必须强化荣辱观教育,将腐败是奇耻大辱这一观念深深植入每一个党员干部的思想与灵魂深处,更好地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勇于自我革命的底气和自觉。
以集中性纪律教育为抓手,突出敬畏教育
今年的工作任务明确要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为契机,在全党开展一次集中性纪律教育。这是中纪委全会明确提出的战略举措之一。只有通过集中性纪律教育,特别是正反两方面典型的解剖教育,才能让每个党员更加深刻认识腐败的危害、更加深刻认识纪律的刚性,才能在思想上形成强大的共识,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从而“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才能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血与火中走过来的中国共产党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怎样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举头三尺有纪律”,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加大对行贿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文化土壤
廉洁文化是培育健康的社会土壤、营造清朗的社会风气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廉洁文化建设吸收、借鉴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人类社会其他文化成果,发挥了价值引领、行为约束、环境净化、氛围提升等良好功能。所以这次全会再次强调了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但现在社会上那些“搞‘小圈子’‘拜码头’‘搭天线’”和“求人办事”大行其道,甚至成了“潜规则”、养成了“习惯”,这何尝不是一种消极异化的文化现象。我们从最近热播的电视专题片《持续发力 纵深推进》中,可以看到这种危险的“潜规则”和“习惯”发展到最后就是行贿受贿,违法违纪,害人、害己、害家庭、害事业、害国家。而这种消极异化的文化现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许多地方、不少领域或多或少存在着,有的还非常严重。所以,我们要加大对行贿行为的打击力度,特别是要把严惩政商勾连的腐败作为攻坚战,提振社会公平正气,铲除办事求人的文化土壤。弘扬优秀的文化,消除不好的请托文化,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整个社会风清气正,让守正创新的土壤更有生机和活力。
一体推进“三不腐”,建设廉洁政治
我们党以前所未有的政治勇气和十年磨一剑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但我们依然面临严峻复杂的挑战,一体推进“三不腐”任重道远。“不能腐”就是要科学有效地构建一个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科学地配置权力,让权力结构更加合理。就是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堵塞制度漏洞,加强反腐败制度供给,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把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不给腐败行为留下暗门捷径和操作空间,不让隐形变异逍遥于纪法之外,这才是治本之策。在新时代反腐败斗争中,“不敢腐”仍是基础,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所以我们要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保持零容忍、强高压的惩治力量常在,包括统筹运用精准监督、执纪问责、查办案件的专项治理有效方式,充分发挥巡视巡察的利剑作用等。而“不想腐”就是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强化荣辱观教育,不忘初心,树魂立根,建设人民拥护的廉洁政治。
反腐败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系统治理、全周期监管。我们要有效治理各个领域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就一定要按照一体推进“三不腐”的根本方略,形成一个科学办案惩处、依法依规治理、全面监督制约、经常学习教育的完整闭环,实现对社会腐败问题的标本兼治。而弘扬廉洁文化,则必须遵循文化建设规律,坚持固本培元、正心修身、涵养文化、砥砺品格,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长期坚持、久久为功,形成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美好社会图景。
阅读原文
作者丨斯阳(香港118现场直播站纪检监察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丨上观新闻
编辑丨王蓝萱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