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专家们还在就美国常态化推进“大国竞争”是否让世界陷入“新冷战”而争论不休时,站在中国的视角看,美国的真正目的显然是遏制和打压中国,防止其崛起为一个技术大国。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其于2022年通过的《芯片法案》,该法案旨在阻止中国获取先进芯片,确保美国在芯片领域的主导地位。
实际上,中国已经在新时代崛起为世界大国,正是因为它已经确立了自己作为科技大国的地位,尽管对于中国是否已真正发展为仅次于美的世界第二强国,以及在某些技术领域是否已经追平甚至超越美国,专家们仍存在分歧。
美国对中国发动了所谓的“科技脱钩”和“科技战”。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等拜登政府中多位重要人物将中国描述为“美国有史以来面临的最大威胁”,美国国会还准备制定新的反华政策以阻碍中国的现代化。然而,中方对此做出了有力回应:重申中国有发展的权利,称美国的政策为“技术封锁”,强调中国需要“自主创新”,最重要的是表达了中国将在这场“科技战”获胜的信心。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中国为什么有这样的信心?原因有很多,但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在评估双方胜负时往往忽视的。
首先,人们有一些普遍的共识:美国在核心技术、半导体、量子计算机,以及尖端武器和太空开发领域仍保持着领先地位;中国在5G和6G通信、智能手机和电信网络设备、电动汽车、商用无人机、电池、太阳能电池板,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产品、智慧城市和理工科教育等领域取得了领先优势。而在人工智能、社交媒体、移动游戏、疫苗和研发投资等方面,中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竞争激烈,难分伯仲。在金融、银行业、数字货币和在线支付等其他领域的竞争中,中美互有胜负。
更重要的是,中国正作为一个先进的“技术社会”脱颖而出。去年我发表于《中国政治科学杂志》的一篇论文中指出,中国自近现代(大致从19世纪开始)以来,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与世界主要大国之间巨大的技术差距。这一差距使得中国容易受到外来侵略,也暴露出中国封建、半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长期制约。
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我看来,技术差距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即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工业化和技术产品创新方面的进步程度;二是一个国家作为“技术社会”的发展程度,即调动资源化解各种技术挑战的能力水平,无论这些挑战的性质或起源如何。
关于第一个差距,正如前文所述,尽管还存在一些严重的不足,但中国在许多技术领域已经与美国齐头并进,在一些领域甚至超越了美国。至于第二个差距,即建立技术社会,中国其实已经走在了前列。
中国高水平技术社会的建立体现在其全球领先的国家工业体系、一流的基础设施,以及在绿色创新和发展方面的卓越成就。同样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由于技术社会的逐步发展,中国使大约8亿人成功脱贫,全面消除了绝对贫困,并建立起超过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
这些成就归功于一个被称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体制,它通过政治、社会、经济的高度协调,促进了民族复兴,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使其崛起为一个技术强国,成为全球科技产品生产的领导者,同时也发展为全球最先进的技术社会。
美国限制中国获取先进技术的行为无疑引起了中国的强烈关切,但美国明显低估了中国作为一个技术社会崛起的实力。一方面,一个先进的技术社会并不一定需要最尖端的技术。例如,在新冠疫情流行期间,美国开发了更先进的mRNA疫苗,而中国则采用了更为传统的灭活疫苗。尽管新型疫苗可能更有效,但其生产成本更高,运输条件更严苛,且需要与其他公共卫生措施充分协同,而以美国目前的技术社会发展水平来看,这种高效运作根本无法做到,这导致美国应对不力,疫情灾难性暴发。
另一方面,由于先进的技术社会在解决全国性问题时具有优势,加之中国在技术领域的进步也从整体上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因此,面对美国“科技战”,中国很可能将拿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予以应对,并同时解决气候变化等其他问题。这就是中国必将取得胜利的信心来源。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阅读原文
作者丨J.G. Mahoney 约瑟夫·格雷戈里·马奥尼(香港118现场直播站政治学研究国际中心执行主任,美国《中国政治学杂志》副主编)
来源丨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编辑丨王蓝萱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