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18现场直播站

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新闻热点 / 正文

华东师大生态学科两篇博士学位论文获评“第二届全国生态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25年03月28日 卓越学术

  近日,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态学学科评议组组织的2024年全国生态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揭晓,华东师大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2022届博士毕业生杨菁的学位论文《实验检验种内和种间性状差异对幼苗竞争的响应》(指导教师:王希华教授、沈国春教授)和2022届博士毕业生孙宝玉的学位论文《模拟增温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及机制》(指导教师:夏建阳教授)获评第二届全国生态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颁奖典礼于3月22日在浙江大学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方精云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态学学科评议组的部分成员出席了颁奖典礼。

华东师大生态学科两篇博士学位论文获评“第二届全国生态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杨菁博士,2016年至2022年,在华东师大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攻读生态学博士学位,师从王希华教授和沈国春教授,基于温室幼苗实验开展“可变功能性状”的研究。2022年至2025年,进入华东师大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继续在沈国春教授指导下深化研究,现为塔尔图大学功能生态学博士后,合作导师为Carlos P. Carmona教授。其研究聚焦于“可变功能性状”对种间竞争和物种共存的影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2批面上项目。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Ecological Indicators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等期刊发表论文,相关研究成果入选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二十周年十大成果。

杨菁博士

  孙宝玉博士,2017年至2022年,在华东师大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攻读生态学博士学位,师从夏建阳教授;现为复旦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是湿地生态学与全球变化。近年来,围绕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开展野外实验观测与数据分析,探索气候变化背景下湿地生态系统演变规律与响应机制。共发表论文1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8篇,包括Science AdvancesEcologyGlobal Change Biology等国际顶尖期刊。入选国家级“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上海启明星培育计划(扬帆专项),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荣获中华海外学者协会颁发的2022“阳含熙最佳学生论文奖”(全球华人学者共2名,2022)。目前担任《植物生态学报》青年编委,Journal of Ecology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植物生态学报》等学术期刊审稿人。

孙宝玉博士

  全国生态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态学科评议组设立并组织评选,面向全国生态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的毕业生开展,旨在提升我国生态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博士研究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实现高层次生态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优秀博士论文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出不超过10篇优秀论文。本次两位博士生获此殊荣,是我校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在着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我校生态学“双一流”学科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

  博士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未来,学校将继续推进优秀学位论文评优与表彰工作,树立先进典范,彰显勤勉治学、锐意创新的学术精神,营造求真务实、诚信严谨的学术氛围,推动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再上新台阶,研究生科研和创新能力迈向更高水平。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院 编辑|史佳妮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