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超学科思维?如何在超学科背景下培养创造性?1月3日,华东师大“AI+”超学科创造营正式开营,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微课程与活动,在AI+时代提升学生科研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培养超学科思维和创造性,帮助每个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校图书馆馆长、未来学习发展中心主任吴瑞君,大夏书院院长、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庞维国教授,教务处、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未来学习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以及百余名师生线上线下汇聚一堂,共赴这场洋溢着创新活力、智慧赋能的学术盛宴,携手探寻人工智能在科研创新与学术写作中的新路径。活动由大夏书院副院长王郦玉主持。
华东师大“AI+”超学科创造营正式开营
开营仪式上,教务处副处长刘俊升表示,华东师大正积极推进AI+跨学科学习,未来学习发展中心的建设是其中一项系统性的关键项目,旨在成为跨学科超学科、跨专业超专业的新型公共平台。教务处积极落实《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育教学全过程改革方案》,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出“数智认知-数智技能-数智伦理-数智实现”进阶式数智教育课程群,开设系列“AI+X”微专业,鼓励学生拥抱AI技术,提升超学科素养,成为领跑人工智能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
教务处副处长刘俊升致辞
大夏书院院长庞维国为图书馆馆长、未来学习发展中心主任吴瑞君颁发大夏书院导师聘书
吴瑞君在题为《超学科思维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报告中阐述了在“AI+”时代背景下,高校培养具有超学科思维能力的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并对高校在这一关键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她指出,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深刻变化,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越来越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共同解决。因此,超学科思维的培养对于理解和应对复杂问题至关重要。吴瑞君提出了高校在培养超学科思维方面的具体措施,包括构建跨学科育人路径、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模式、搭建跨学科知识整合平台,以及在人工智能时代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图书馆馆长、未来学习发展中心主任吴瑞君作题为《超学科思维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报告
庞维国以《超学科背景下的创造性培养》为题,分享了在跨学科环境中培育创造性思维的路径,并强调了这种思维能力对学生在未来学术界和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的重要性。通过具体案例和个人经历,展示了创造性思维的生成性特点,以及在问题发现、观念生成和评价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他还探讨了创造性思维的跨文化差异,并强调了创造性灵感的珍贵时刻,以及创造性过程中的联想和组合的重要性。通过教育实例,如古诗学习、数学教学和科学项目化学习,庞维国生动展示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夏书院院长、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庞维国教授作题为《超学科背景下的创造性培养》的报告
本期“AI+”超学科创造营将持续5个月,包含“AI+超学科微课堂”“研学沙龙”“写作实训”三大板块,通过超学科学习和团队合作,以游戏闯关式的学习模式,和积分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热情参与,让同学们在提升素养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探索的乐趣。本次创造营也是大夏书院“一次性养成”课程体系“深度思维”“自主学习”模块的核心课程。
未来学习发展中心副主任黄欣介绍,本次训练营设置跨学科达人奖、AI数智达人奖、创新思维达人奖及超学科团队合作奖,这些奖项不仅是对学生个人和团队成就的认可,也是对同学们在科研道路上善于创新、勇于探索的期望和鼓励。
未来学习发展中心副主任黄欣介绍创造营安排和奖项积分制度
2024年,“爱在华东师大”已升级为“AI在华东师大”,2025年华东师大将坚持“超学科、重思维、智能化”策略,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学生素质和能力达成进行多元、全面、有效评价。本次创造营将以师生合作的方式,开启一段非凡的学术探险,每一步都是挑战,每一程都充满新的发现,走出舒适圈,挑战自我,创新思维。期待同学们在本次创造营中向AI而行,练就过硬本领,奋力写好“教育强国、师大何为”的时代答卷。
本次活动由华东师大图书馆、未来学习发展中心、教务处、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大夏书院承办。
文|覃柳菲、王纯 图|王纯、柳圣熙、徐佳颖 编辑|沈婷钰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