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18现场直播站

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新闻热点 / 正文

2019中国教育发展论坛 探讨人口变动与教育资源配置

2019年04月22日

  近年来,由于生育政策调整、城镇化和人口流动,人口规模、结构与空间布局变化明显,给教育事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教育资源的投入和配置应该如何适应人口的变动?教育经费、教师队伍和学校布局如何根据人口变动趋势进行前瞻性地研判,从而为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甚至是否可能通过教育资源投入和配置方式的优化,引导人口规模、结构和空间布局合理变动?这些疑问成了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中国教育发展论坛2019“人口变动与教育资源配置”举行

  4月19日,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指导、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主办的主题为“人口变动与教育资源配置”中国教育发展论坛2019在丽娃河畔举行。教育学、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人口变动与教育资源配置,城镇化与人口流动、空间分布及教育资源配置,人口变动与教师供需均衡及质量保障,人口变动与教育经费需求预测及结构优化,人口变动与城乡学校布局规划及入学机会配置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论坛开幕式由华东师大副校长李志斌教授主持。

华东师大党委书记、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院长童世骏教授致辞

  华东师大党委书记、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院长童世骏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人口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基础变量。对于政府和教育部门而言,如何充分满足因人口规模结构和空间布局变化而带来的教育需求,不仅是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议题,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华东师大特别注重发挥人文社会学科综合优势,依托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搭建联合研究平台,持续深化教育研究和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深度融合。此次论坛对推动教育研究融合发展,回应当下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相关问题而言,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华东师大副校长李志斌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轩福贞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在生育政策调整、城镇化加速等因素影响下我国人口变动出现了“低生育、高流动、非均衡”等特征。就上海情况而言,作为外来人口、国际移民导入和人才集聚的高地,区域内部人口空间移动形成的国际社区、外来人口集聚区等非均衡分布,将对上海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和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带来挑战。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上海承担着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任务,未来上海需要制定更具时空节奏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战略,通过合理规划和实施促使人口变动与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轩福贞教授致辞

  随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教授带来主旨报告《人口红利有条件可持续增长》,她立足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在分析城镇化进程与教育资源配置内在关系基础上,从处理好人口红利与教育结构、人才供给与产业升级、人力资源与长寿经济、人力资本投入与产出四个关系和实现人口红利可持续增长的八大政策供给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实现中国人口红利有条件可持续增长。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教授作主旨报告

论坛现场

  论坛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胡瑞文研究员在“当前上海人力资源、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报告中,介绍了我国宏观教育研究的对象、发展历程与主要内容,提出要结合多种研究方法来进行问题研究。同时,他指出上海当前面临着人力资源总量和青年中高端人才规模断层、中等职业教育对本市常住居民和学生吸引力较差、可供人民群众选择的基础教育规模明显不足和教育总投入尚难以支撑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等问题,并分别提出了应对策略。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胡瑞文研究员作报告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局长陈宇卿在“学龄人口变动与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报告中,从三年来静安区入学人口变动情况着手,指出人口自然增长、旧区改造的不确定因素、中心城区集聚效应、教育政策的意外影响是导致区域人口变动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议。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局长陈宇卿作报告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陆亭教授在“面对人口变动的教育理念选择”报告中,从人口结构、区域流动、城镇化、合作办学和海外留学等方面阐述了人口变动对教育的影响,提出人口是基础性问题,教育资源配置是一个表现,需要考虑教育理念的先导性作用。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陆亭教授作报告

  华东师大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上海市政协委员吴瑞君教授在“学龄人口变动与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报告中,指出未来我国受教育人口数量总体呈波动下降态势,学龄人口总量将波动状地进入持续负增长,并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中部受教育人口“塌陷式下降”显著,农村学龄人口呈单边下降趋势。面对以上新机遇新挑战,要加深认识人口均衡分布与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相互关系,探索建立更加有效的人口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促进区域人口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华东师大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上海市政协委员吴瑞君教授作报告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河仁社会慈善学院院长陈友华教授在“教育资源配置与生育率”报告中,指出中国当前生育与教育存在超低生育率形成与低生育率陷阱、教育发展成就与问题并存的现状,强调教育资源差别化配置加剧了优质教育资源争夺的竞争,人们多采取“以质量替代数量”策略获得优质教育,促使了妇女生育率的下降并使之维持在较低水平上。为此,提出有关资源配置和生育政策辨证关系的思考,以期突破当前存在的低生育率及教育资源配置的瓶颈。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河仁社会慈善学院院长陈友华教授作报告

  华东师大经管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教育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高向东教授在“超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与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报告中,强调教育资源配置要以城市人口分布情况为依据,指出超大城市上海教育资源配置总量供给基本满足,但依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面对有效供给不足、人户分离、不同结构居民教育需求差异等挑战,借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经验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思考和行动方案。

华东师大经管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教育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高向东教授作报告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处长、上海市特级校长杨振峰在“超大规模城市基础教育治理应对人口变动的经验与思考”报告中,深入剖析了由于人口构成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带来的各种城市基础教育治理问题,提出了规划优先,只增不减;推进建设,保证供给;提升内涵,促进均衡;多样特色,满足需求等上海教育治理经验。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处长、上海市特级校长杨振峰作报告

  华东师大人口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丁金宏教授在“上海流动人口发展新特征及其教育政策寓意”报告中,从流动人口总量及其变化、性别年龄结构变化、受教育程度变化、政治面貌及民族构成、户口类型、婚姻状况及在沪家庭结构、时空分布等方面勾画了上海流动人口的新特征,并在分析和比较流动人口家庭收支状况的基础上提出教育政策的制定应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地满足流动人口的继续教育,要在更大的格局中思考教育发展中国家与城市的关系。

华东师大人口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丁金宏教授作报告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人口研究所任远教授在“人口变动对教育资源的若干影响”报告中,指出对“二孩政策”的预测失败说明传统人口压力型的人口变动影响教育资源配置思路显得过时,人口结构的变动和波动影响着分层次的教育资源配置及其内容,提出推动教育制度的改革,扩充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制度化供给是大迁移时代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根本方法。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人口研究所任远教授作报告

  江西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美珍在“基于人口变动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责任落实及精度提升问题”报告中,指出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和农业人口向城镇加速转移,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稳步扩充义务教育资源总体规模是整个“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并从确保义务教育资源投入到位和提升教育投放精度两个方面介绍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江西经验。

江西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美珍作报告

  华东师大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首席专家石伟平教授在“新型城镇化与我国职业教育新使命”报告中,提出“新型城镇化”国家战略核心在于将农民变成产业工人。无论是产业之间还是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产镇融合”“农民工技能提升,体面就业”等目标都需要职业教育进行资源再配置,才能使职业教育真正服务新型城镇化战略,服务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与更加充分更有质量的就业。

华东师大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首席专家石伟平教授作报告

现场互动交流

  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郅庭瑾教授对论坛进行了总结。她认为十余位发言嘉宾从宏观和微观各方面对人口变动与教育资源配置的理论、政策以及实践问题进行了回应,论坛的信息量大,视角多元,话题丰富,讨论深入,启发了思维,分享了思想。同时,她还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宏观院作为国家智库的三项特色工作:国家教育决策支持服务系统、《教育宏观政策专报》和专项博士研究生培养,并诚挚地邀请大家关注宏观院、共同加入到中国教育政策的研究中来。

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郅庭瑾教授作总结发言 

  论坛分别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桑标教授,华东师大教育学部科研事务部主任朱军文教授,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郅庭瑾教授共同主持。


图|戴琪 吴万本  文|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 戴琪  编辑|王睿珺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