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香港118现场直播站举办“聚焦社会与情感能力的育人创新”2024年度紫江公益慈善人才培养专项基金论坛,探讨如何促进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家校共育、渗透融合和精准提升。
华东师大举办“聚焦社会与情感能力的育人创新”2024年度紫江公益慈善人才培养专项基金论坛
本次论坛由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支持、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主办。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琳,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北京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理事张伯驹,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志云,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党委常委、副校长程静,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任开蕾,校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赵健、副部长杨艳红,校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中心主任、教育学部教育学系主任、教授黄忠敬,校大夏书院院长、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庞维国等相关领域专家出席指导,本次论坛由校大夏书院副院长王郦玉主持。来自14所高校及11家公益组织的近150名师生齐聚丽娃河畔,在这场有料、有趣、有智慧的盛会上共同探索慈善公益育人新模式。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党委常委、副校长程静致辞
程静在致辞中指出,在全球化和数智化的社会发展浪潮下,拥有社会与情感能力这项“软技能”对人的幸福成长和发展创造愈发重要。程静总结回顾了华东师大与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的多项优秀合作成果,强调本次论坛对于探讨公益慈善教育新思路、新方法的重要意义,并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学校卓越育人和公益人才培养、为国家公益事业发展提供“师大方案”。
|有料:大咖云集,解码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
在论坛的主旨报告环节,来自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公益教育领域的三位专家就“社会与情感能力何为?为何?”给出了答案。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中心主任、教育学部教育学系黄忠敬教授作主旨报告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黄忠敬教授强调了“学校”与“教师”的重要性,学校渗透、课外活动、家校社合作都是学校社会与情感能力教育的可行路径,因此要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赋能”师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大夏书院院长、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庞维国教授作主旨报告
庞维国教授聚焦“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悖论’”,提出了科学系统的家校共育策略,并结合案例生动阐释了家校如何在不同场景中协同支持学生成长。他强调,家校共育应不仅着眼于学业提升,更需重视心理健康、良好习惯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在健全的支持体系中实现自我提升。
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北京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理事张伯驹作主旨报告
公益如何育人?在多年从事公益教育的过程中,张伯驹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圈模型”,涵盖了资源链接、实践拓展、价值塑造三个方面。多年以来,他一直以此模型为依托,引导学生深入实践,在真实场景中锻炼了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
|有趣:公益集市,创“益”行动彰显青春力量
普陀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一楼大厅展出了来自香港118现场直播站以及其他单位的优质公益项目,其中公益慈善育人案例15个、公益集市7个。立足生命教育开展青少年关爱服务、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打磨素质课程赋能中西部教育发展……在这里,“中医”“正念”“航海”等等都可以成为打造特色公益教育品牌的着力点,参会师生在各摊位前与负责人深入交流,以专业服务社会,以公益助力成长。
公益慈善育人案例展示
公益集市展示
|有智慧:案例分享,对话碰撞思维火花
“参与式社会公益教育”“青年创新”“超限思维”“梦想教育”……下午的圆桌论坛分两个会场举行。分论坛一由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大夏书院辅导员王纯主持,聚焦大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机遇与挑战展开研讨。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大夏书院副院长王郦玉分享了大夏书院“大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追踪研究”。该研究以CASEL五大核心能力模型为理论依据,旨在通过动态调研评估大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发展情况,发现当前大学生在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关系技能和负责任决策等方面的表现及差异,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计划。香港118现场直播站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崔海丽则基于生态系统理论,通过实证调查构建了社会情感能力测评框架,明确了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培养提升策略。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大夏书院副院长王郦玉发言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崔海丽发言
WEable青年创新创始人、恩派公益项目总监林喆分享了WEable青年创新平台如何通过设计思维创新、职场认知、社会创新创业等系列课程,赋能青年创新创业、职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为关注青年发展与创新力量的各界人士提供了全新视角。上海至美公益基金会项目总监杨立通过介绍复旦大学“繁星”项目、浙江大学“筑+”社区营造项目等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项目制服务学习提升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和服务型领导力,同时强调高校、政府、社会组织等多方协作在公益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光华书院副院长谢雨杉介绍了光华书院在卓越公益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包括公益主题课、公益工作坊和公益实习实践等,提出将公益纳入“全育人”体系,于公益实践中深化学生自我认知,唤醒学生成长自觉,培育面向未来的卓越公益人才。
WEable青年创新创始人、恩派公益项目总监林喆发言
上海至美公益基金会项目总监杨立发言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光华书院副院长谢雨杉发言
在圆桌讨论环节,张伯驹指出,各界要在大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方面加大投入,高校和公益组织要有前瞻性,而非功利性;要关注学生本身,而非升学、就业数据。庞维国提出了“创造性实践治理”是当下大学生非常重要的能力,他提醒大家关注“情绪治理”的能力,要学会创造性利用自己情绪的能力。
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北京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理事张伯驹点评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大夏书院院长、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庞维国点评
分论坛一圆桌会议
分论坛二由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光华书院辅导员杜源恺主持,聚焦“6-16岁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创新路径”。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冉基于高校的教育限度探讨了公益组织在社区儿童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中的关键作用,并介绍了五类公益组织以及它们的培养路径和未来挑战。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冉发言
真爱梦想教育进修学院执行院长李国丽发言
日慈基金会秘书长张真发言
真爱梦想教育进修学院执行院长李国丽分享了《“梦想工程,让爱点亮梦想”真爱梦想公益课程设计与实践》,展示了如何通过校本课程激发儿童的潜能和社会情感能力以及通过师范生培养为公益课程提供优质师资。日慈基金会秘书长张真则基于学校场景和社区场景的需求调研,强调了社会情感产品研发在儿童心理健康关护中的重要性,及基于社会情感学习本土化的产品开发过程和产品成效。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孟宪承书院副院长杨亚星发言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辅导员黄蕊发言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孟宪承书院副院长杨亚星讲述了一群高校教育筑梦人的公益行知路,通过介绍书院载阳照月、数字支教、协同提质等品牌项目的运行和发展经验,展现了大学生和欠发达地区的少年儿童们如何在教育的双向奔赴中点亮梦想、共同成长。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辅导员黄蕊以《一百千:追光科普志愿服务》为题展示了科普志愿服务在儿童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中的积极影响,启发了与会者对于科普教育的深入思考。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黄燕点评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志云点评
在圆桌讨论环节,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黄燕从教育的“变”与“不变”、时空协同及从单向到多元三个维度归纳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发展态势。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志云谈到,公益组织对社会议题、群体动态变化的敏感性,与高校学术化的评估和专业性的指导能够紧密结合,是双方进一步跨界协同的关键。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大夏书院辅导员王纯总结分论坛一小组汇报
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光华书院辅导员杜源恺总结分论坛二小组汇报
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琳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论坛是紫江公益慈善中心与香港118现场直播站长期合作的成果,通过链接不同资源、鼓励多方讨论,形成开放的育人模式,从公益实践、课程到研究,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公益教育模型,与华东师大“求实创造 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相契合。她强调,社会与情感学习是公益的关键内核,希望本次论坛能让更多人感受到公益的多元包容,激励更多公益项目的孵化转化,相关研究成果能够在未来为更有效地培养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琳总结致辞
据悉,在2017年以来一期合作的基础上,紫江公益慈善人才培养专项基金(二期)主题聚焦在“社会与情感能力的育人创新”领域。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将持续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优势,贯通课程、实践与研究三大环节,探索课内外融合衔接、大中小一体化贯通、家校社协同的公益育人新模式。
论坛闭幕式合影
来源|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 文|牛露潼、张文清 编辑|沈婷钰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