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第15届 “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中,华东师大外语学院教师贾兰兰凭借卓越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以 92.12 的全场最高分斩获翻译专业组特等奖。
贾兰兰在比赛现场
“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自2010年发起,已成为我国外语教学领域最具权威性的赛事之一。
今年,大赛首度引入了人工智能(AI)辅助这一创新形式,鼓励选手利用新技术、探索新模式,依托自身专业知识、教学经验和创新思维,展示AI无法替代的人类智慧。
全国总决赛采用“说课+回答评委提问”的形式,为每位选手提供一篇选文及由AI生成的教学设计,请选手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选手们需要面对的,将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挑战,而是在人工智能挑战下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估的一次全面审视。
以 92.12 的全场最高分斩获翻译专业组特等奖
贾兰兰以其紧扣主题的教学设计、标准流畅的英语表达,自然亲切的授课风格和沉着冷静的专业气质,赢得了专业评委的一致认可。
总决赛在线收看人数近31万,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在评论区探讨外语教与学的心得见解,真知灼见、灵感碰撞,彰显了外语教育的蓬勃活力。
贾兰兰表示,本次大赛在说课环节创新性地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这是一个全新的说课设计,感觉像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但也体现了AI技术在改变外语及翻译教育、学习和职业传统模式中的重要作用。
在点评AI教案时,贾兰兰围绕教学目标、学习者、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安排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
她现场答道,从教学目标来看,AI教案的以动作性描述为主,例如“描述某一作品的历史背景”“阐明译者面临的挑战”“评估翻译策略的有效性”“构建论文观点”,但翻译和外语教学应秉持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目标中应体现学生在语言素养、翻译能力、国际视野、自主学习等方面的能力要求。
贾兰兰认为,AI教案在理想情境的预设上仍需结合实际,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动机进行客观判断,以确保教学内容和难度设计的合理性。
在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上,贾兰兰对AI教案的丰富内容表示认可,但可以在语料选择、参考译文、知识拓展和技能评估等方面进一步利用AI技术,让翻译教学不断迭代优化。她结合自己平时在教学中的实践,分享了如何利用大语言模型等人工智能工具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素材、创新教学形式、拓展知识结构的经验。
“学生只有真正具备了专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对AI工具生成的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技术要为学生‘赋能’但不能使之‘失能’。”
面对AI技术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贾兰兰认为,外语和翻译教育领域需要采取有效对策。一方面,AI在语境理解、文化涵义以及情感表达方面的能力仍然有限。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熟练掌握AI辅助翻译工具,强化后期编辑审校及文化调整的能力,让学生从“翻译执行者”转变为“翻译设计者”。
谈及AI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贾兰兰表示:“AI技术的引入,为外语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AI技术无法取代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适应技术的发展,更新教学方法,但更要坚守教育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贾兰兰始终秉持“能力导向, 授人以渔”的核心理念。教学重点不是知识传递,而是能力建构。贾兰兰将自己亲身参与过的真实翻译案例和项目引入课堂,通过任务型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场景中使用目标语言,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及资源整合。
|文理协同,AI赋能
此次大赛不仅是对贾兰兰老师教学能力的肯定,也是华东师大外语教学实力的一次展示。近年来,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外语学科对接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及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积极探寻突破点、生长点、对接点,以“文理协同,AI赋能”为导向进行转型升级。
学院积极把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遇,坚持将AI赋能教学全过程,持续探索并实践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创新,鼓励教师在课程中创新融入AI人工智能技术。2024年,智慧外语教育教学实验中心成功入选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今年9月,外语学院《实用商务英语》和《英语听力I&II》两门课程被批准为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这两门课程都融入了AI人工智能技术。
《实用商务英语》通过“AI英语GO”小程序的引入,为学生打造了高度仿真的商务对话场景,使口语练习更加贴近实战。这一创新不仅解决了传统口语练习中的痛点,还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商务应对能力。《英语听力I&II》在课前课中课后三大阶段充分发挥AI工具的积极作用,着重解决课程的六大痛点问题,以实现AI对课程的全方位支撑,培养符合AIGC时代需求的外语人才。
来源|外语学院 采访|徐心成、徐歆越 编辑|邓安之、王姝萱、徐心成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