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18现场直播站

搜索
你想要找的

# 热门搜索 #

建党100周年70周年校庆卓越育人学术育人不言之教幸福之花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新闻热点 / 正文

“闲不住”的何鸣元院士不断催化低碳“美酒”

2024年08月21日 卓越育人 卓越学术

  84岁的何鸣元院士很忙,在香港118现场直播站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实验室和办公室,只要不出差,何院士每天都在这里上班。

  何鸣元55岁时当选中科院院士,成为我国化学领域的翘楚。古稀之年以来,又陆续被授予“中国催化成就奖”,“分子筛终身成就奖”和“化学贡献奖”。但他说,这辈子其实一直在反思化学。弟子们说,何院士每天都在从元素周期表中感悟并创造着大自然的和谐。


· 习惯了每天去上班


和同事交流让何鸣元院士保持思维敏捷

  “我习惯了坐班制啊,不上班真不知道做什么。到学校来,在学院的实验室里哪怕走走看看,听听年轻同事讲讲最新的科研成果,这都是我的工作。”

  何鸣元院士的办公室很朴素,专业书籍、资料袋在柜子里放得满满的。他说自己每天早上8时左右进学院大楼,到下午5时后下班,这是几十年养成的习惯,在家里实在坐不住啊!

  坐不住的何院士长期从事催化材料与炼油化工催化剂研究,发明了一系列沸石合成与改性的新方法并开发出多种炼油催化剂,为我国重油裂化、提高催化裂化汽油辛烷值、新标准汽油生产等技术进步,以及发展绿色低碳新技术,不断做着新贡献。

  2024绿色生态创新大会日前在沪举行。全球顶尖科学家就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展开讨论。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何鸣元作首个主旨报告,题为《绿色碳科学:水的作用》,从碳、氢、氧三元素基本规律的角度分享他对绿色碳科学中水的作用的最新思考。


· 把苦水变“美酒”


  “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必须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危害。这是人类一个世纪以来最深刻的警醒,已被全球广为接受。”何鸣元表示,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的根源,离不开多年在化学与化工领域的深耕。

  他说:“我是搞石油炼制化学的,制造的催化剂虽加快了石油产品的生产,但生产过程的发展也增大了对环境的污染,着实令人苦恼。我常在想,我们好像是在端着一杯自己酿制的苦酒。因为,如果我们的催化过程一边生产着油品和化学物品,一边却排放着有毒有害物质,那就成为化学家的耻辱了。我们有责任要将手中的苦酒变成有益于人类发展的‘绿色美酒’。”

  何院士坚持认为,解决清洁燃料生产的难题,首要的是催化剂和催化过程的开发研究。从绿色化学的角度看,依靠传统技术生产的汽油和柴油,存在着严重的污染。要让汽油、柴油的质量与国际接轨,这对催化裂化、加氢、烷基化和异构化等石油炼制技术的绿色革命提出了新要求。同样,对于有机化学品的合成,也应该从源头上把关。我国已有的多种有机化学品的生产技术,不少是从国外引进的老工艺,生产过程中要排放大量废物,有的还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或溶剂等。因此,加强导向性基础研究,实现我国基本有机化学品合成的科学与技术跨越,也正当其时。


· 创造绿色科技成果


何鸣元院士对“绿色碳科学”理念的本质有着深入思考

  何鸣元说:“作为国家绿色化学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我曾组织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一批科研院所的80名专家教授共同进行研究。作为科研工作的总结,我们编写了《石油炼制和基本有机化学品的合成的绿色化学》专著,介绍了我们历时5年在绿色化学方面的科技成果以及新的科学思想,同时提出了我国绿色化学的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还必须动员全民的力量。”

  今年在上海举办的绿色生态创新大会上,何鸣元院士提出:碳能源体系的合理运行是基于氧化和还原两个对立而统一的反应实现碳中和,绿色碳科学的核心观点就是平衡和循环,水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成为三元体系转化的核心,还原过程的进行决定于氢。如何通过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有效发挥水在氧化还原过程中的作用,对绿色碳科学及未来的能源化工体系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何鸣元 石油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1940年2月出生于上海;

  · 1961年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现东华大学)应用化学系,到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工作;

  · 1980年12月赴美国西北大学开展合作研究;

  · 1982年12月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合作研究;

  · 1984年1月回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工作,历任课题组长、基础研究部主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等;

  · 2000年始兼任香港118现场直播站教授,上海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主任;

  · 现任上海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


· 智者心: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不可缺


  问:听说您和夫人双双获得过法国的“骑士勋章”?

  答: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我和妻子各自获得一枚“棕榈叶骑士”勋章,这一奖项用以表彰世界范围内对法国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本土及海外人士。我从北京到华东师大工作后,妻子钱蕴华也被调入华东师大国际交流处,积极参与并促进了与法国高师集团成立中法联合研究生院及联合研究院的创办和运行。

  问:您业余生活有哪些爱好呢?

  答:其实我真没什么业余爱好。做了一辈子科研工作,脑子里想的就是专业领域的事。我真想不起来了,是什么时候去过电影院,是什么时候逛过公园。或许我就是这样一个在生活上没什么“情趣”的人吧。所以,我离不开办公室,离不开实验室,离不开同事和学生。

  问:能成为院士的学生一定是件十分荣幸的事。您在指导学生方面有什么“秘诀”吗?

  答:说实在的,当我的学生并不“荣幸”,因为我常常顾不上他们,有时间顾上了,自然就指导得多一点。除了专业指点,我更要求学生们必须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在学术探究上要有批判精神,要博学、慎思、明辨。



来源|新民晚报 通联|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编辑|戴琪 毛宇彤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