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18现场直播站

搜索
你想要找的

12月30日 杨奔:土壤微生物与外来植物的复杂互作:基于微生物扩增子与代谢组学的多尺度解析
2024-12-30 14:00:00
开始时间:2024-12-30 14:00:00
举行地点:闵行校区资环楼354室
主办单位: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报告人简介

杨奔博士,2019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环境生物学专业,2023年于亚利桑那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Dr.Albert Barberán。博士毕业后,与Dr.Malak Tfaily合作,专注于土壤代谢组学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土壤微生物组与代谢组在群落演替和生态恢复中的变化与应用。博士期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Plant and Soil、Restoration Ecology发表论文三篇,主持完成一项地区级研究生基金项目。担任Communication Biolog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Restoration Ecology、EcoscienceOikos等期刊审稿人,同时担任Frontiers in Microbiome的审稿编辑。


内容简介

外来植物的入侵与移除常伴随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显著变化,而这些变化从多个角度影响外来植物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及其对本地植物的竞争力。这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能否通过操纵土壤微生物过程来减轻外来植物的生态影响? 以旱雀草(Bromus tectorum)为例,我们研究了土壤微生物如何通过提供富氮环境进一步增强其竞争力。针对欧洲沙滩草(Ammophila arenaria)的移除,我们探讨了其微生物遗留效应及土壤接种能否克服这一影响。结果显示,尽管土壤接种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却无法有效抵消遗留效应。这些研究表明,仅依赖微生物扩增子技术,难以全面量化土壤与外来植物的复杂互作,因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解耦现象。 为弥补这一局限,我们最新的研究利用多平台代谢组学方法,系统比较了外来植物雷曼画眉草(Eragrostis lehmanniana)与本地顶级种亚利桑那棉顶草(Digitaria californica)在根内和根际的代谢组特征。研究发现,雷曼画眉草代谢组中氮载体丰度更高、防御性代谢物丰度更低,并展现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动态调整的根系分泌物模式。这些功能性状揭示了其能量分配的保守策略,与其在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竞争优势相一致,同时也展示了多平台代谢组学在解析植物功能性状中的巨大潜力。